第77部分 (第3/5页)

他们俩还是早上吃了点,年轻人饭量原本就大,已经觉得有点饥肠辘辘的感觉。现在看见有美味可口的食物,这哥俩以前又是标准的穷人,看见这些好吃的,自然是没有放过的道理。

哥俩都不是那种喜欢夹着尾巴伪装斯文的货色,各人拿起一只咖啡杯,将它斟满,拿起瓷碟里的糕点吃的是有滋有味的。

看见这哥俩吃的香甜,刘梅生肚里也感觉象是饿了,他也拿起食物,张嘴连着的咬了几口。其他人不吃食物的原因,到不是因为害怕地下黑石文物交易的主办方会对众人起什么歹意。

这些举办黑石文物交易的虽然都不是什么好鸟,但行有行规,他们不是到万不得已的时候,肯定是都不会去动粗,做那些自毁前程的事情,毕竟在座的可都是他们的衣食父母,他们也不能绝了自己的后路不是。。。。。。

其实下叶欢哥俩这样的生手根本不明白的是,做生意的人都会吊顾客的胃口,而象老阎他们这种经营地下黑市文物交易的,本身也是属于一种生意人。他们也会根据场中这些人的需求控制住气氛节奏。偶尔在遇到他们认为是大宗生意买卖前,适当的缓一缓,是他们常用的手段。

老阎看场中这些人都已经消消停停的吃了喝了一会儿的时间,眼睛向手下的那些人瞟了一下,随着他的手一挥,刚才那两个年轻人慎重的端着一幅卷轴又象之前那样摆上了前面的桌子上,慢慢的展开。。。。。。

这是一幅行书的竖幅字轴,行笔转折刚劲有力,体势方整,书风雄健奔放,古拙厚重中却又透出一丝难得的清秀,飘逸。上书着:“纲常万古,节义千秋;天地知我,家人无忧”,而落款居然是大明孤臣黄道周几个苍劲有力却十分凄凉的大字。

“我擦你个。。。。。。”。

叶欢看着那幅展开的卷轴登时愣怔住了,怎么又是一幅黄道周的字画卷轴?你们这些人刚才不是吃亏过一次了嘛?还没有吸取到教训是怎么着?亦或是将黄道周的衣冠琢给扒开了?这些人到底找了多少黄道周的作品来啊?。。。。。。

黄道周一生的作品确实是有不少遗留后世,这点叶欢是知道的。但是有不少作品经过战火硝烟之后,被抢到国外去了一部分。另外不少被国家那段特殊的历史焚毁了一些,又被弄到台北故宫去了不少,真正保存在国内的真迹,到现在还极少有面世的。这样一个简陋的地下黑市文物交易,这一会儿的时间就弄来两幅字画卷轴,不得不让叶欢纳闷了。

前面就说过,黄道周一生著作甚丰,除了《儒行集传》,《石斋集》,《易象正义》,《春秋揆》,《孝经集传》这些有名的遗世大作,光是他在抗清被俘后“见三光”的牢室中,就作了三百多首诗。

因为清廷初建,各种情况复杂,当时清廷的皇帝老儿出于局势考虑,那些诗篇到是没有被焚毁,全部都保留了下来。里面很多诗篇出自忧愤,很为感人。

黄道周的这段历史是有正史记载,叶欢学过历史是知道的。黄道周被徽州守将张天禄俘获,送至南京的狱中,在狱中吟咏作画依然如故。有诗云:“六十年来事已非,翻翻复复少生机。老臣挤尽一腔血,会看中原万里归”。

他被俘之后,清廷派了曾经同为大明臣子的洪承畴为使者劝降。黄道周取来纸笔,写下这样一副对联交给对方:“史笔流芳,虽未成功终可法;洪恩浩荡,不能报国反成仇”。将史可法与洪承畴对比。

洪承畴拿到对联之后,又羞又愧,上疏清廷请求免道周死刑,清廷不准。之后他绝食十二日,期间其妻蔡氏来信:“忠臣有国无家,勿内顾”。。。。。。而在狱中这段时间他所遗世的这些作品,很多都书有大明孤臣黄道周这几个苍劲有力却十分凄凉的大字。。。。。。

叶欢知道关于黄道周这孤臣两个字是有来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