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部分 (第1/5页)
要,气至而有效”。
其实在华夏传统医术体系中,汤药、针灸、外敷这是三种最基本的治疗手段。而这其中以针灸治疗最为受到推崇。古人云:“拯救之法,妙用者针”;“必欲治病,莫如用针”;“针乃理之渊微,须至人之指教”。
针灸是中医治病方法中最高深最微妙的治疗技术。“非仁人而莫为”。又有“用针如用兵”之说,“非将才而莫执”。可见针灸在选仁用人方面的苛刻,以及针灸在古人心中的崇高地位。
人们常说“是药三分毒”。这最主要就是指药物的毒副作用。药物虽然能治病,但药物都有一定的毒副作用,而且有很多药物的副作用,到现在还不清楚。药物进入人体后,要经过肝脏的解毒,肾脏的排毒,无形中给人体的内脏增加了许多负担。
如果长期使用药物,毒素还会蓄积在体内。直到内脏不堪重负,又产生新的病症。这一点在西医中就最为常见。而很多并发症其实并不是病症造成的,而是不当用药产生的。就这样治好了一个病,可能又会增添新的病,就出现了一种恶性循环。
而相比之下,扎针不会有任何副作用,其优势已经显而易见了。针灸能治疗很多疾病,而且疗效快,效果好。甚至有些药物无法治疗的疾病,用针灸治疗有奇效。这种高深而又奇特的治疗方法正在被世界所公认。
经过秦老爷子的一番针灸之后,晁朋的脚踝处明显感觉到一股热流汇聚,渐渐地这股热流越来越热,最后让他有些受不了了。
“好热……这……这地方有点烫……”他一边说一边指着脚踝。而旁人看着他原本并没多大异样的脚踝竟然出现了红肿。这让晁惠明和徐招娣有些焦急起来。这不会是越治越厉害了吧?
就在他们心生疑虑的时候,秦老爷子从医箱里取出一支有些不同的针来。这“针”其形如针灸的针,长不过七、八厘米,直径不到一毫米,前端带一08毫米的刀刃。这有些奇形怪状的“针”让人更加困惑了。
大家都在关注这秦老爷子的动作,而秦老爷子则很熟练地将这如刀的“针”准确地刺入了晁朋的脚踝。过了一会儿之后,他又将这“针”拔了出来。而就在那针离开晁朋的皮肤时,一股暗红色的鲜血也流了出来。
“啊……”徐招娣的惊呼才只唤了半声,那流出来的血已经变了颜色。那小小的创口处流出来的已经不是暗红色的血了。而是一种夹杂着黑白两色的浓液。这浓液不但颜色看着很诡异,而且还有一股恶臭扑面而来。
看到儿子的脚踝里流出了这样的液体,徐招娣的眼泪顺着脸颊一下子下来了。她有些不忍地转头伏在丈夫的肩头无声的抽泣了起来。
而此时晁朋脸上的表情从痛苦变得平和了不少。
“感觉怎么样?”雷涛轻声问了他一句。
晁朋点了点头说道:“很松快,这脚感觉轻松多了。”
他自己非常清楚自己的身体,之前这脚踝在摩国医生的特殊处理之下,虽然不疼不痒也不肿。但跑动的时候和平时走路,总感觉很沉很沉,就好像绑着一个沙袋一样。而刚刚秦老爷子那一针刺穿了脚踝伤处之后,他整条腿仿佛卸下了一个沉重的包袱。
“你的关节轻微移位之后,身体内部的力平衡失调。这些积液的产生其实是机体的一种代偿反应。按照中医的理论这就是所谓的六淫邪气,这六种邪气。你这属于湿寒之气。如果老头子所料不错的话,你第一次受伤应该是冬季,而且还是下大雪或大雨的天气。”秦老爷子微笑着说出了自己的判断。
晁朋立刻想起了他第一次受伤的情景,想着……想着……他原本半躺着的身体一下子坐正了说道:“秦医生,您说的太准了。那年比赛是在东北,辽河队的主场。下大雪……”
“人体里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