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部分 (第2/4页)
切按手腕部的脉搏,称为“寸口”诊法。在这短短寸许长的脉动部位上。古代医家做足了文章。他们将腕横纹向上约一寸长的这段脉动分成了三“寸、关、尺”三部。
左右手的寸、关、尺部位分属不同的脏腑,认为可以反映相应脏腑的病变。其中右寸反映肺的情况,右关反映脾胃,右尺反映肾,也就是命门,中医中把肾视为人体最重要的部位,认为肾是第一个诞生地器官,也是影响诸多病症的关键;而左寸反映心,左关反映肝。左尺反映肾与膀胱。
白文静说道:“仔细观察。大家可以现,远端的寸部对应的是人体最上部的心、肺。也就是上焦。呼吸与循环系统;中间的关部,对应肝、脾胃,则是中焦,消化系统;近端的尺部对应肾、膀胱,为下焦,泌尿生殖系统。如此,小小的寸口,却俨然成为人体五脏六腑的全息窗口。”
“你地意思是说,通过这样一个简单地haomaI就可以得知人体内脏的所有情况?”一名老教授眼睛瞪得老大,不可思议地问道:“那么这个方法,是凭借什么来得知病症情况的呢?”其他人的眼睛中也难以掩盖这份震惊,同时也在想着中医的方法如果真的那么神奇,那岂不是以后所有的科学仪器都没有用武之地了?
白文静笑道:“在切脉的时候,探知病情,其实也是根据前人总结出的经验来判断。除了分部位之外,还要用三种不同的指力去按压脉搏,轻轻用力按在皮肤上为浮取;中等度用力按至肌肉为中取;重用力按至筋骨为沉取。寸、关、尺三部,每一部有浮、中、沉三候,合称为三部九候。不同手法取到的脉,临床意义不同。通常,脉浮于外,病位浅,沉于里病位深。”
同时切脉时还有许多讲究。
先,要求安静,包括外环境的安静与医患两心神的安静,当然前对医生来说最为容易,后却是要经过“修身养性”锻炼出来的。而医生如此,患在诊脉前正常来说要休息片刻,待安静后方可诊脉。医切脉前一定要静心,调整呼吸,并将注意力完全集中于指下。细心切按一分钟以上。诊脉时患取坐位或仰卧位,手臂与心脏保持在同一水平位,手腕舒展,掌心向上。
其次,切按时医用三指定位,即先以中指定好关部。再根据患身高调整三个手指的疏密。若患身材高大,布指宜疏;矮小,布指宜密,小儿则用拇指诊脉,而不细分三部,主要的原因是小儿寸口部短,不容三指定寸关尺,而且小孩子易哭闹,不合作。
而学习诊脉最重要的第一条。就是必须先了解正常的脉象。有了对比,才能够得知异常脉象的差别,并根据不同的情况按照前人总结地经验做出判断。当有朝一日。自己也熟能生巧,那么作为一名合格的中医,你的一切案例又会成为后来之人的经验之谈。
这一点中西医依然,对此大家到是没有去追问这些经验是否全部是正确的,而且白文静讲述的又不算是深奥,平白直叙却是更能够让这些西医接受。
见在场地专家们若有所思的目光,白文静也不禁感慨中医最大的问题就是解读方法太过“玄奥”,正所谓是“巫、医”不分家,特殊的民族文化。使得任何事情都和“道”有关,三百六十行,皆可称道!
就这一点,白文静可是还记得金庸大师的小说中,那些飞檐走壁的武林侠客,可以从生活中的每一件平常事情“悟出绝学”的本事,下棋可以练就暗器神功,音乐也可以成为音波功,书画可以“铁钩银划”。无一不可成为绝学武功。让书迷看的是心神摇曳融入那个玄妙地世界,换言之,这就是中国文化的魅力。
但是遗憾的是,西方人并不能够理解这份魅力,他们喜欢直来直去,过于深奥地理论在他们的眼中就成了“神秘学”。所以白文静也只能把正常脉称中的“平脉”、“常脉”,换算成每分钟跳动多少次,节律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