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7部分 (第3/5页)
——————————————————————————————————在长鸣的警报声里,无论那些住在楼宇里的军官,还是那些帐篷里的士兵,他们一个个带着满脸的疑惑望向天空。毕竟,在这位的凌晨,在距离前线如此遥远的后方,他们会遭遇到突袭,大约他们从来没有想到。
面对华沙方面波兰军队的顽强的抵抗,苏联红军几乎把每一架可用的作战飞机都调上了前线的野战机场。这也就体现了,为何中华联邦原意在战前,以赊卖的方式,提供给波兰军队那么多架“军刀”战机。大概,另外一重目的,就是使苏联红军面对空中的压力时,不得不把他们手中的每一架作战飞机都投入到最前线的空战里去。
苏联红军的指挥机关,也并没有在这个方向上安排什么过多的警戒。在他们心中,面对被包围在波兰军队,这里是他们理所当然的后方。
从来没有与“中华联邦”或者“雷霆国际”作战的苏联红军并不知道,他们的对手往往会避其锋芒,攻击目标直指自己的补给线上的要害地点。
受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洗礼的现在诸**事家,完全都明白战争摧毁对方的军事机器已经不是第一位的目标,现代战争因为纵深的变化,首先被破掉军事、经济潜力的国家将会失去战争的胜利。如果把这种战略上的理论用到这儿,那么攻击对方的补给基地,使对方完全陷入到缺乏补给的不利境地,就是取得战术性胜利的根本手段。
匆忙投入战斗的苏联红军士兵,他们惊恐的发现。他们防空炮上的炮衣甚至还没有解开的时候,天空里已经传来更多飞机引擎的轰鸣,它们开始俯冲下下来。
与此同时,攻击机场的外贸版“飞镝之锋”也开始了俯冲。
作为第一攻击波,摧毁机场上那些在防空警报里,打算紧急起飞的“军刀”战机,是他们最为要紧的任务。其次,就是那些在警报里紧张的,手直哆嗦炮手们操纵的防空炮与防空机枪阵地。另外一个任务,则是使那些“空中母舰”上装载的“蝌蚪机”不会在后面的地面攻击作战里,找己方地面部队的麻烦。
在这儿,我们不禁要问一句,难道曼施坦因对雷霆国际飞行队一个大队的作战能力这么信任。抑或是蔡锷由于长期在美国学习,对于此战的细节把握上有些不到位的地方。否则,他们为何会为第一攻击波准备如此之多,几乎没有足够兵力完成的任务。
我们知道,“雷霆国际”空中力量与中华联邦飞行队的数量相仿。全都是6机一个小队,6小队一中队的6/6编制。由于我们不难算也,执行第一攻击击的第一个大队的飞机不过216架。难道仅凭这使用火箭弹与机枪的轻火力机群,就可以摧毁如此多的目标吗?
恕作者在这儿卖个关子,请大家看下章——撒旦魔咒。
20章 撒旦魔咒
布列斯特要塞的机场上,有着将近150架“军刀”战机。可见苏联红军对于他们的“空中航母”还是非常上心的,作为对地攻击的利器,保护好这些装备,将会使前线作战的苏联红军地面部队获得相当的助力。
在城市作战里,这些灵活的可以绕楼飞行的作战飞机,不但可以相对准确拔除制高点上的火力点。杝可以相对密集的攻击,那些在城市建设保护下的,敌方重兵集结地或者说火炮阵地。
来自天空的攻击,对于地面部队有着天生的优势。
这对于在波兰空军2000架作战飞机的争斗里,还没有取得绝对空中优势,可以派出校射飞机的苏联红军有着重大的意义。尤其,在波兰军队反攻后,再度加强攻势的苏联红军,对于空中力量的支援有着更多的要求。
也正由于这些对地攻击机的帮助,苏联红军重新发动的攻势,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几天的时间里,他们不但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