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 (第2/5页)
筐往院子里走。
到了后院,周氏说不够,赵大郎带着香草又去门口扛了一大捆高粱秆子。
抱完柴火,赵大郎都不管身上的草屑,拽着香草和铁蛋又玩起了砸杏核,不过他们是听话的,不敢在大门洞了,几个人就缩在前院的桂花树下玩。
太阳快到正南,李木生下田回来了,几个娃娃就跟着到了后院,八月节是仅次于过年的,村里再穷的人家,这天的饭食都要比往常好点。
小娃娃们,可是盼星星盼月亮盼着这天呢。
赵家后院堂屋里有东西两个锅台,不过这都是冬天天冷了才用的,现下天热,做饭就在露天的灶台。正房前面,挨着东墙垒的凉灶,为了遮荫避雨,还用木桩子支着搭了个草棚子。
刚走到鸡圈边,铁蛋和赵大郎就猛吸了吸鼻子,欢呼着飞跑起来,“炸嘎吱!炸嘎吱!…。”
小苗儿无疑也晓得炸嘎吱是啥,眼瞅着哥哥跑了,腿太短又跟不上,拽着李木生就嚎起来,“爹,俺要嘎吱…。”
李木生木讷话少,可对小闺女是很疼爱的,一把就抱了起来,“走,咱跟你娘要去!”
徒留香草站在鸡圈边听着鸡咕咕叫,小小的脸上真是疑惑不已。她使劲闻了,好像是炸油条的味儿,而且站在鸡圈边接收到的还有鸡粪味儿。
原身的记忆中,这味儿还就没有,穷的粥都吃不饱的人家,哪有钱买油啊!人对新鲜东西都是好奇的,香草也不例外,她也直奔香味而去。
凉灶南边是两间放杂物的耳房,有了耳房遮太阳,晌午头上烧饭也不晒,香草再瞧见赵大郎几个的时候,就见他们贴着耳房北墙小老鼠似的分吃东西呢。
那吃食盛在白瓷碗里,李木生充当了桌子,蹲在那给端着呢。这高度也正好让香草看清了,其实就是最普通的炸货,她上辈子小时候也吃过的炸咯餷。
做法也不难,白面或者豆面加点盐,和好了擀成薄片,裁成一个个不大的三角形往油里一扔,等着炸焦黄捞出来就成了。这玩意现代年轻人没几个爱的了,也就岁数大的过年时候炸几个应应景。
而且现代都是从超市买现成卷好的饹炸饸,回家放油里一炸就成,比面前这碗寓意好,而且还方便快捷。
瞅着那几个眯着眼睛满脸满足的娃娃,她不禁怀念起现代的好来,古代真是物质太匮乏了,这一碗咯餷要是端到现代去,别说城里,就是稍好点的农村,那些小孩子估摸着都不乐意吃。
“给…。。你跑的慢,俺给你留了!”
赵大郎腮帮子鼓鼓的,献宝似的把一大把咯餷就送到香草眼前去。他不笑还好,要是一笑,两颗有点大的门牙就露出来了,那憨憨的模样惹得香草跟着笑起来,伸手就要接那咯餷,不管咋说,入乡随俗,这可是古代乡村难得的好吃食了,过了这次再想吃估摸着就得等过年。
“你个小丫崽子眼睛长天上去了!你娘忙活着做饭没吃上一口呐,你就敢吃,也不怕那好吃的从脊梁沟下去!”
香草手伸到一半,就被恶狠狠的怒骂声镇住了,她手一哆嗦忙收了回去。抬头一看,正迎上冯氏拎着烧火棍奔过来,横眉冷眼要吃人似的。
“…。俺不吃…。俺就是接了给大哥收着。”香草当然不敢惹容嬷嬷,愣了愣忙低头好声好气辩解道。那烧火棍还冒着烟,这要给她一下子,还不得疼死。
后背,昨晚上挨容嬷嬷那铁砂掌还火烧火燎呢。
“你骗人,俺瞧着就是你想吃!”赵清荷就在灶台边学炸货,这会子也跟过来凑热闹。她还没吃呢,香草咋能先吃。
“铁蛋娘,你这是…。。哎…。”李木生是娇惯娃子的,香草那豆丁点的个头,被那么训他心里不落忍。可一对上媳妇那越来越黑的脸,他还是识趣的把话憋回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