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 (第2/4页)
支持革命。“九一八”事变后,在华侨中组织救亡筹赈活动。1949年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后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等职。
⑦日文杂志《改造》日本改造社(出版社)主办的综合性月刊,1919年4月在东京创刊,1955年2月停刊。鲁迅给该刊写的三篇短论是《火》、《王道》、《监狱》,均发表在1934年3月出版的那一期上。后来收入《且介亭杂文》时,鲁迅将三篇短论合为一题,取名《关于中国的两三件事》。
⑧《人言》周刊,1934年2月在上海创刊,1936月6月停刊。邵洵美、章克标主编,上海第一出版社发行。
⑨贬落了黑诗人黑诗人,即美国黑人诗人休斯(LangstonHughes,1902—1967),著有诗集《萎靡的布鲁斯》、《梦乡人》等。1933年访问苏联,7月间返程途中来上海,当时《文学》社、《现代》杂志社、中外新闻社等为他联合举行招待会。后来邵洵美在《现代》杂志发表《现代美国诗坛概观》一文,对休斯多有贬语。
⑩朱霁青(1882—1955)原名国陞,字纪卿,奉天广宁(今辽宁北镇)人,军人、社会活动家。早年留学日本,加入同盟会。1915年任中华革命军东北军师长。1926年当选为国民党二大候补中央执行委员。“九一八”事变后,出关抗日,参与组建东北抗日救国军总监部。抗战胜利后,赴绥远经营垦区。1949年去台湾,任“总统府国策顾问”。
{11}《鲁迅翁之笛》一幅拿鲁迅开涮的漫画,署名静(陈静生),刊于1933年10月20日出版的《十日谈》第八期。画面上鲁迅吹笛,群鼠随行。曹聚仁曾撰《鲁迅翁之笛》一文提出批评,刊于同年11月4日出版的《涛声》第2卷第34期,漫画作者即于《十日谈》第11期发表《以不打官话为原则而致复涛声》作答。当月《涛声》被当局吊销登记证而被迫停刊,这场辩论至此不了了之。
后记(9)
{12}艺华影片公司即艺华影业有限公司。1932年9月,严春堂在上海投资创建。一年间摄成《肉搏》、《民族生存》、《中国海的怒涛》等片,成为左翼文艺工作者聚集之所。1933年11月12日,被所谓“影界铲共同志会”的暴徒捣毁,此即捣毁艺华公司事件。1934年6月恢复出片。1935年下半年,黄嘉谟、刘呐鸥等人进入“艺华”,以“软性电影”改变公司制片方针。后于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停业。
{13}沈端先即夏衍(1900—1995),原名沈端先,浙江杭州人,作家、中共干部。早年投身五四新文化运动,编辑《浙江新潮》。曾留学日本,参加日本工人运动和左翼文化活动,1927年被驱逐回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20世纪30年代在上海从事左翼电影、戏剧活动,参与筹建左联,任左联执行委员。抗战时,主编《救亡日报》、《新华日报》副刊等。抗战胜利后曾为中共香港工委委员、书记。著有报告文学《包身工》、剧本《上海屋檐下》等。此处括弧内“蔡叔声、丁谦之”二名均为夏衍所用过的笔名。
{14}卜万苍(1903—1974)安徽天长人,电影导演。早年师从美国籍摄影师哥尔金学习摄影,1924年后任大中华、明星影片公司摄影师。1931年任联华影业公司导演,曾执导《三个摩登女性》,后在艺华影业公司导演《黄金时代》、《凯歌》等片。1942年入中华联合制片有限公司,1948年后在香港从事电影工作。
{15}胡萍(1913—1945)湖南长沙人,电影演员。早年为咖啡店侍女,20世纪30年代初进入上海明星影片公司,参加左翼戏剧家联盟。自1931年起主演过《海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