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 (第4/4页)
完话的空隙我看到有几次她的嘴唇动了动大概欲言又止,眼里充满表达的渴望,之后,便再没见她有要发言的迹象,只是微笑又好像满足的看着听着别人说话。
丹丹告诉我,这个女孩子叫李娜,是去科克(Cork,爱尔兰城市名)的。哦原来如此,这些预备留学生也是分派别的,按所去城市和学校来分。李娜去科克,我们去都柏林(Dublin,爱尔兰首都),自然分成两伙,只不过她自己和自己一伙。
人真现实,还没出国就已经体现出来,与人交往的远近仅凭利用价值的多寡来衡量,友情看来是个虚无的东西,关怀也让人怀疑是另有所图。
张晨曦告诉丹丹说我英文很好,丹丹又在大家各自为出国英文水平担忧时说我是英文高手(好像英文是个武功)。如我所料,又听多几句满怀托付终生意味的“到爱尔兰多关照啊!”。我无奈的笑着点头,继而灵机一动回应道:“互相关照。”把球传回去,心里轻松许多。
一次聚会,认识了胖胖的丹丹、说话结巴的张迪还有科克派的李娜,彼此留了电话号码相约下次避风塘见,就散了。
冬日略显清冷的大街上人烟稀疏,我和自行车的影子被桔黄色的路灯一次次放大、拉长再消逝,如此往复,我想人与人的相识也大概如此吧。人活这一辈子肯定有许多机会遇到各种各样千奇百怪的人,但能进一步走进彼此生活和心里的毕竟还是少数,多数人都像这灯下的影子,随着主体生活的发展向前而渐渐消失在人海。即使偶然遇到什么投机的人,也不知能否陪伴自己走完生命的全程。
想到这儿,我有些伤感,不知道未来的命运将带我去向哪里,也不知能否将我的朋友们一并带上。
漫长的等签过程中幸好遇到这些和我拥有同样梦想的人,才不会觉得熬不下去。去爱尔兰的预备留学生队伍在避风塘里慢慢壮大,我们依然在乐此不疲的聊着和签证、留学还有爱尔兰有关的话题,分享着各路小道消息并为之兴奋和担忧。
随着交往的加深,我逐渐了解到一些圈中人的背景和出国的原因。自称肯德基大厨的大爽,其实之前就是在肯德基炸鸡翅炸薯条的后厨员工,小舒之前也在肯德基,她在前台工作;貌似白领经常以职业套装示人的嘉佳,其实之前是在私人小企业里不如意的小职员;囡囡在国内读完大学后希望到爱尔兰读研究生再回国工作;丹丹考上大学后没有去读,在家乐福超市做两个月收银员后选择出国;张迪因为打架而离开五星级酒店,他不想到爱尔兰上大学,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则是“赚......赚钱多......多实惠”;大姐之前是在百货商店站柜台的;新加入的朋友海东,原来在工厂做质检员,他和我们所有人一样,要去爱尔兰改变命运;张晨曦和我同是高中毕业,同样来自不富裕的单亲家庭,同样想去爱尔兰读书,并藉此改变一生。
因为留学爱尔兰,我们这些本在不同人生道路上奔走的人聚在一起。生命是个很神奇的过程,让这些本不相交的线相交,再发散出去,并以此丰富生活的内容,我的生命是由他们组成的,他们的生命中也有我的存在,绝对意义上讲,谁也抛弃不了谁,抛弃别人等于抛弃自己。 txt小说上传分享
17、拒签就在身边(上)
下完一大一小两场雪后,圣诞节快到了,罗莎给我打来电话,说一切都好,我问她找到工作没有,她没答复我便匆匆忙忙的道别挂掉电话,让我心里有种不安的感觉。
签证速度变慢,表明去的人越来越多,而工作的数量是有限的。假如原来两个人竞争一份工作,现在也许变成三个,甚至五个十个,在外国没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