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部分 (第4/4页)

现在他就很沉得住,很服贴地跟在严景标后头。”徐光放道,“一方面,出头的事都让严景标顶着,另一方面方便暗地里伸手,在松阳,他通过间接干预可捞了不少。”

“那也算是常态吧,当领导的都有背后一手,关键是看出不出格。”潘宝山道,“还要看自我保护意识,有没有把风险降到零度。”

“踏雪无痕啊。”徐光放摇头叹道,“据我了解,姚钢搞的事程序上一点问题都没有,幕后交易又怎能探知?而且利益链上各个环节又相互制衡,即使打开一个缺口也不容易深度开挖。”

“百密一疏,我觉得只要能抓住关键一环,就能依次撬开各个链接,直扑核心。”潘宝山道,“只不过现在还不能腾出手来搞那些人斗的事,如今正是自我强身健体的好时候,得分清轻重。”

“要斗也没必要斗姚钢,严景标才是目标,他是一个浑身长满坏疮的人。”徐光放道,“眼看着没有了上升的空间,现在他有点大撒把了,只顾着自己的贪图享乐。”

“那不是要留下很多把柄?”潘宝山道,“纯粹是自寻死路嘛。”

“严景标也没有忘乎所以,顾忌还是有的。”徐光放道,“只是比起以前来更不务正业了而已。”

“也罢,没有直接利益冲突也懒得去铲他那坨屎。”潘宝山笑道,“还是聚精会神谋自己的发展。”

徐光放听潘宝山又一次提到自己的发展,很满意地点了点头,他知道这个年青人在蓄势待发。

吃过午饭没有休息,潘宝山就率采访团前往望东区去观海。

小小渔船码头,看上去有点萧条,几只破旧的渔船泊在湾口,船头上插的红旗已经褪色。

潘宝山充当了讲解人的角色,抬手往南一指,说南边大片的海域属于友同市,由于历史原因,那片海域只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海域,因为海岸线以外不远就是松阳市界地,也就是说,那片海没有足够的海岸腹地作为支撑来搞开发建设,所以,这么多年来只是搞点简单的海产品养殖,造成了严重的资源lang费。

潘宝山说,鉴于目前情况,如果想加以改变有两种解决方案:一是把那片海域调整给松阳,然后充分利用其本身所具备天然开港的条件,与原有的渔港码头整合,再加以放大、转型,建成工贸港口,由此,松阳也将迈入大海时代,必将迎来新一轮的跨越腾飞发展。

二是把松阳作为那片海域腹地的地块,调整给友同市,让友同市有足够的施展空间,对海域进行开发利用。

不过潘宝山特地指出第二种解决方案存在的弊端,说友同市的主港在南面百里之外,如果在这个地方再开港,既形不成合力,也难以形成南北呼应,相当于是分散作战,反而还会相互牵涉干扰,陷入重复建设的困局。

紧接着,潘宝山话锋一转,偏向了松阳,说如果海域调整给松阳,将会是松阳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松阳市也会抓住这来之不易的机会,举全市之力把港口建好,这不仅仅对松阳来说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对整个瑞东省来说,也是一件好事。

在场的人都能看出来潘宝山的兴奋,当然他们也都清楚兴奋得有理,所以不介意跟着锦上添花,纷纷表示要就松阳的大海时代、海港畅想曲做深度报道。

当天晚上,潘宝山在阳光矿泉会馆大宴采访团。而这个时候,回到市里的严景标,却做了一件让潘宝山意想不到的事。

第四百七十章 渔民

严景标回到松阳后第一时间就找到姚钢,问潘宝山折腾了点什么事,亲自带采访团来肯定不安好心。

“看样子不是,应该是给我们送好处来了。他想把友同市拐进我市界地的那片海域争取过来,让我们做大海洋经济。”姚钢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