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部分 (第2/5页)
越少,是否作者改变了初衷?
关于这点,回答时首先要问,大家心中好的艺术小说到底是什么样?我认为艺术镜头与剧情相互配合,彼此能够配合无间,这样才是好的作品。如果通篇都是床戏,那似乎很难说上一声好。
但床戏的比例太高,一般剧情的进展就受到拖延,一般来说,我维持着一本书有两场床戏的比例,可是有时候如果要赶剧情,那么这个比例就会受到压缩,像第二集就是这样的情形。
想写好一部艺术小说的想法仍然没改变,所以对读者的疑虑,我只能这样回答:每个作者写作的风格与节奏不同,有时候,别单单看一集,连续看五集,然后再来回想阅读的感觉,或许你会觉得,这样看来还不错。
从南蛮篇开始,就不时有读者期望魔苓、邪莲、星玫这三个女角色再登场。
依照目前的计划,邪莲会于第五集开始的东海篇登场,星玫的戏份与登场时间不确定,但肯定东海篇之内没有她,也就是第十集之前都不会登场;至于魔苓,阿里布达全书完结之前应该会登场……应该是吧。
没有能够照读者们的期望来,这点或许要说声抱歉吧,包括这一集里头主角与月樱的发展,大概足够让许多读者气得丢开书不看了,这点虽然无奈,但也是我在前年就订下的目标,如今付诸实现,我觉得这点比什么都重要。
写作的感觉,应该是可以天马行空,不受拘束的,但是市场与读者的压力,会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一种规范,然后变成了一种限制,让人不敢去碰那条界线里的东西,因为一旦碰了,读者会摔书,作品会卖到仆街,老板会要作者回家吃自己。
可是这样子发展的结果呢?大家都不能去碰那个红线另一侧的东西,然后都安安稳稳地走在同一条道路上,时间久了以后,所有的作品都“规格化”了,不管翻看多少作品、多少不同的背景,感觉都像一样的故事。
天啊,写作不是在卖罐头啊……
女角色一定不能被别的男人碰、男主角一定要天下无敌、男主角不邪恶就不好看……这些公式是什么时候形成的呢?武侠小说之所以没落,就是因为剧情公式化啊。
支撑作品的情感不会只有一种,我想写光明的灿烂,也想写黑暗的深邃。如果只有单一颜色,画是不能成画的,作品亦然;太美好的梦,只会让人提早醒来,做画如此,写作如是。
环顾左右,大家都长着一样的面孔,那种厌烦的感觉,真是会让人崩溃。
()
我是一个很随便的创作者,并不觉得接受读者的意见,或是照读者的喜好写作,有什么不妥,只不过发现市场上一堆“同类”作品,或者发现自己成为别人的“同类”会感觉到胸口很闷,呼吸不顺。
也许每个作者心里都有几个不同的人格,所以,当我每个月在写另一部作品(一部在市场上还颇受肯定的普级作品)我的想法是“嗯,这个意见也不错,就这么做吧”;而当下笔阿里布达时,我的想法就切换成“为什么这样就不行?我就喜欢这样。”
而呈现这想法的,就是大家所看到的这一集。
不管读者老爷的评语好与不好,很感谢大家耐心看到这一集。
之前有读者问我,为什么每次都要在书后头解释一大篇,假如读者真的要离去,解释得在多也是没用。
我的回答是告诉他,在许多年前(六年级的朋友应该记得)台湾曾经有一个气势惊人的漫画明星,他画了十本青年棒球漫画(好像有第十一本吧)在台湾大热卖,但最后因为他个人的理由,那十本堆在许多人家中生灰的漫画,成为了一场无尽等待的梦魇。
但是,那套漫画每一集的最后几页,都解释并且分析着台湾的出版生态、市场,教导有心人如何进入市场、如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