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第1/4页)

做一个爱杨过的程英

程英,金庸书中我最爱的女子,温婉而恬淡,智慧而情深。

程英的悲剧应该说是很早就已经注定的,从书的一开始,在陆家庄,就说明了她的身份是寄住在陆家庄中的一个孤儿,父母双亡。原以为可以这样生活下去,但陆家庄偏偏又来了一个不分青红皂白的女魔头李莫愁,一手毁了陆家庄,也毁了程英可能幸福的未来。

或福或祸的这次的毁灭中,程英结识了桃花岛主黄药师,成了东邪门下最后一个传人。以程英的乖巧性格,得到黄药师的怜爱也非难事,只是这怜爱却不是宠爱,黄药师毕竟是个性情古怪之人,而程英自幼寄人篱下惯了,忍让才是她生存下去的主要方式。不过黄药师到底是文武双全的人,儒雅清幽,这种气质也使程英成长为一个优雅的女子,虽然比不上黄蓉的冰雪聪明,到底也是勤能补拙,学了一身曼妙的武功,更学会了吹箫寄思。

和生命中唯一的男子杨过相遇,可能是程英这一生的劫的开始。从再次相逢后的途中示警、夜店盗驴,劳驾杨过再救陆无双等等,程英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如水女子的别样情怀。面对自己喜欢的人,却发觉他已是别人的爱人,而且是自己表妹心爱之人,程英选择了退让。这,也是她的个性所致。

林外乱石堆激斗后,杨过在小茅屋内养伤。夜里,程英在茅屋外吹起玉箫来,却是一曲《淇奥》,反复只是五句:“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幽幽的箫声,寄托了这个女子复杂而矛盾的点点柔情。给杨过包粽子,制新衣,在自己的屋子里留下“既见君子,云胡不喜”的字样,也是一种无奈而怅然的情绪,杨过懂,但他不能去懂,他注定要辜负这样一个深情的女子。

写到这里,忍不住想批判一下杨过这个浪子,明明知道自己心中已有所爱,仍旧要去招惹那些善良而深情的女子,恐怕也有家传因素在里面。不过其父杨康虽然也有点沾花拈草之嫌,到底在一生之中只有穆念慈一个女人,杨过这点做的便有些差劲了。或许是年少不知忧伤吧,断臂后的杨过便能稍微把握一下自己放纵的感情了。

但话说回来,以杨过的活泼性格来说,程英虽比他年幼,却处处行事稳妥,内柔外刚,着实两个极端。这也注定了杨过对程英只能负疚一生。程英是极其聪明的女子,又如何不知,只是情之所衷,无能为力而已。因此,她和杨过这段情,因为无望而愈加美丽。

半块锦帕,是生的希望,也是爱的见证,只可惜落花有意,流水无情。该离去的,终究要离去。绝情谷中,杨过治好毒后飘然而逝,程英强忍悲痛,安慰表妹说道:“三妹,你瞧这些白云聚了又聚,散了又散,人生离合,亦复如斯。你又何必烦恼?”说着忍不住流下泪来。但细想她说此话时的心情,却只能为其叹息。

爱一个人,爱到如此地步,也算是痴情一片。红颜易老,花开直须折花去,莫等花落空折枝。可是这花毕竟是落了,无迹可循。再看十六年后相逢,书中以黄蓉的眼光去看这位女子,只见她娇脸凝脂,眉黛鬓青,宛然是十多年前的好女儿颜色……看到此处不觉扼腕叹息,有情无缘,偏又是如此执著的女子,只能无言叹一声无缘。

爱一个人,发乎情而止乎礼,优柔而不寡断,为这个人守候一生无怨无悔,心甘情愿做任何事,这样的女子怎能不叫人怜惜?即使在当今社会,也必是人中之凤,但,能否获得美满的爱情呢?

在我们心中,或多或少都有这样一个爱过而无缘的人,每每想起,便感觉微微的痛。爱情,有缘无份者居多,但能有几人似程英一样爱着杨过?爱情是一种执著,能坚持下去,即使没有结局也是美丽的,只是,谁还会这般痴迷?

总想着在这样一个清淡幽雅的月夜,那个青衣女子独伫树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