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 (第2/4页)

沦陷于不知仁义为何物的胡虏之手但这只是暂时的情况,如今中原已经恢复了,大唐的国力也逐渐恢复,所以朝廷派了我来联系流落在西域的各部各族,不想凑巧救了你们你们且回去吧,跟族人们说,且再忍耐几年,等候东方的王师,只等时机成熟,长安就会派遣大军打回来,恢复这一带秩序的。那时候大家又能过上好日子了。”

这些突骑施都不会说汉语,他这番话自是由郭洛翻译,跟着张迈又将从那队回纥侦察兵处夺到的马匹分出一半来,送给那些牧民。

一百多名牧民听了张迈的话以后,彼此商量了一下,有一大半都拜服在地,求张迈收留:“我们如今回去,就算不被回纥人清算处罚,也还是继续当奴隶,情愿依附唐军,还请老爷收留。”

郭洛大喜,将这番言语翻译了,张迈却道:“我安西唐军军律严峻,生活又艰辛,我怕你们受不了,还是且回去过日子吧。”

这些牧民却想:“如今回去,到了回纥人手底下,过的仍然是牛马一般的日子。不如跟着他们,或许还有一条出路。”便都道:“老爷如此仁义,只要肯收留我们,我们做牛做马也无怨言。”

张迈见他们个个身体强壮,言语又说得恳切,心中也乐意收留,便让那些愿意留下来的,共有七十八人。郭洛杨易从中挑选了最强健的二十人,将从回纥兵手里收缴的武器转而发给他们,打入唐军队列当中。这些突骑施无论老少个个都是在马背上长大的人,被郭洛杨易选中的二十人尤其剽悍,至于不大愿意归附的三十多人,张迈也不食言,一并放归。

杨易道:“让这些人回去,只怕会泄露我们的行踪。”

张迈笑道:“不怕,我正是要他们回去帮我们做宣传呢。”

就在这时杨定邦派人来报:“特使,南面有情况!”

第三十九章 四面袭扰之一(第三更 谢票)

^_^今天的推荐票比昨天多了三成,小弟多谢大家的厚爱了,明天小弟会继续加油,也请大家继续支持。

张迈与郭洛杨易回归与杨定邦会合,原来杨桑干南下二十余里,忽望见一彪轻骑以正常的行军速度徐徐开来,人数约有千余,杨桑干命随军的遏丹俘虏辨认,认出是博格拉汗麾下大将里克的旗号,便令两队人马在山林之间出没,扬起尘灰,又在高处招展“唐”字大旗,那彪骑兵望见后停了下来,过了一会非但不继续前进,反而后退,杨桑干人少,也不敢久留,引兵回归。

杨易在拷问了回纥俘虏后,所得到的消息也没有超出那些突骑施牧民已经告诉他的内容,杨易道:“回纥人被我们打怕了!我们不如继续向南,冲一冲那里克,若一战得胜,就追赶败兵,顺着碎叶河,到下游的八剌沙衮肆虐一番,若是打不过再跑不迟。”

杨定邦却比较持重,认为唐军两番取胜都是用奇,如今豹韬营加上郭杨两队不过四百人,正面冲击未必能打赢南面开来的回纥轻骑,又道:“八剌沙衮是回纥人的老巢,贸贸然冲进去只怕讨不了好去。一旦陷入重围,那我们就完了。回纥人在八剌沙滚那边,少说也有几万骑兵,多的话可能有十几万。如果阿尔斯兰发动各部大聚会,控弦之士或许能达到二十万。”

十几二十万的部队拦在面前,硬撞上去根本就是鸡蛋碰石头,完全没有胜算的。

只有明白这个局势,才能理解为何当年四镇军民没能东归,反而被逼得步步西迁了。很多时候,行动总没法按照目标来,而不得不屈从于现实。

郭洛也反对去八剌沙衮,因为那里虽是喀喇汗王朝的政治、军事中心,却不是东归道上唯一的一条路:“向东已绝无可能,我们还是向南吧,疏勒才是我们的目标。”

郭洛、杨易都还只是队正,但他们是年轻一辈的领袖,表现十分活跃,杨定邦也不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