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部分 (第2/4页)
湖中人周元忠,谣言称此人竟然代表朝廷与满清议和,还称辽东巡抚方一藻竟然是其背后主使,臣请朝廷彻查,以正视听!”
杨嗣昌顿时一愣,慌忙看向自己的几名党羽,其中就包括六科给事中的主官都给事中梁伯覃,却发现几人都是一脸茫然,显然这个六科言官的上奏并不是出于他们的授意。
杨嗣昌立刻觉察出其中的一股浓烈的阴谋味道。先是贺逢圣出面澄清了卢象昇的所谓罪名,接着便是六科言官出头挑起针对议和的调查,这一定是有人在背后筹划。要不然,这针对杨嗣昌一党的攻击不会如此的缜密。
紧接着,不仅是六科言官,就连御史言官也跳出来好几个,目标火力极度一致,便是针对如今出现在京城之内,传的满城皆知的朝廷要和满清议和的小道消息。周元忠其人其事已经不是什么秘密,有两名监察御史竟然将周元忠的路线,会面人等都说的清清楚楚,分毫不差。其中便涉及到辽东巡抚方一藻。
文官队列的末尾。都察院御史徐志兴和六科郎官曾侊不由得面面相觑,本来和卢象昇商定的由他们两人月末发起的朝堂舆论攻击,竟然莫名其妙的在今天便开了火,而且看架势是来势汹汹。大有不彻查个清清楚楚便誓不罢休。那这样一来。还有他徐志兴和曾侊两个人什么事情啊?
无奈,两人已经得了卢象昇的托付,又收了阴世纲的银子。总不能什么都不做,日后,这只拿钱不做事的名声可谁也担待不起,日后还要在这言官的队伍中打拼,弄臭了名声,可是声誉和钱财都要损失的。于是两人唯恐落后,赶忙挺身而出,将那些言官们已经说了数遍的台词又背诵了一遍,加上一句“臣附议”,就心满意得的跪在了上奏队列的最末尾。
渐渐地,站出来的人当中已经不仅仅是言官等人了。六部的郎官中便有礼部侍郎黄道周和兵部郎中赵光捦ι矶�觥�
开始时,杨嗣昌眼见反对声浪越来越大,便只能自己进言,旁征博引,以古喻今,尽量委婉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他列举了历史典故,其一是东汉初年,为了稳定国内局势,光武帝力排众议,接受五官中郎将耿国的建议,接受匈奴单于的议和请求,实现了北方边境的安宁。其二是,北宋初年出师北伐,征讨北汉、契丹,由于国力不济,连遭败绩,宰相张齐贤向皇帝建议:“所谓万全之策就是分清什么是本,什么是末,先本而后末才是解决问题之道!”
杨嗣昌虽然说的隐晦,但在场的官员一听便知道他这是什么意思。赵光捲蚴侵苯优昊髯约旱纳纤荆�冈鹧钏貌�司偈俏蠹何蠊�1敝绷ゴ竺髟萍��虼缶��咂羟弊�滴逋蚬啬��闯俪俨欢��劭醋怕�髸N孤军作战一败再败,杨嗣昌身为兵部主理,却任由事态向着不可收拾的方向发展,居心何在?
以儒道大家闻名于世的黄道周则更为激烈,一上来便扯到了天理人欲的头上,杨嗣昌力主与鞑虏议和,这是忠孝两亏。
一场原本试探性质的朝会,却直接变成了主战和主和两大派针锋相对、互不相让的战场。
御座上的崇祯皇帝不胜其烦,一旁的太子朱慈烺何尝见过如此的阵仗,一时间脸白如纸。
就在双方官员剑拔弩张的间歇时刻,大殿的角落中忽然传来了一声清脆的声音。“未战言和,世人皆知不可。唯有以战迫和,才能换来长治久安!”
清脆的声音回荡在大殿中,包括崇祯皇帝在内,一时间又哑口无言,众人齐刷刷的将目光投向大殿的角落,却见一名长相清秀的小宦官满脸无辜的看向众人。
怀德双膝一软,径直瘫倒在地上,就连王承恩也是一阵头脑发昏,险些摔倒。
好在众文武官员,绝大部分都没见过长公主的尊荣,即使见过,此时一身宦官的衣服也未必能认得出来。
倒是崇祯皇帝一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