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部分 (第1/5页)
谢谢大家了。(未完待续。)
今日无更,莫等。
其实我很清楚后面要写什么,我脑子里还有太多的东西要写,有太多令我激动不已的场景要去描述,但最近我的确就是卡文了,重度卡文,这个真的很无奈。由音乐切入影视这一块儿,我始终没有很漂亮的切进去,至少是没有如我预想中的那般精准,由之迁延至今,终成心腹之患。最近就只好一直憋、憋、憋。
今天要是继续憋,还是能憋出三五千字的一章来,但这样不是办法。
文思喷薄写出来的东西,和一点点憋出来的东西,是不一样的。
所以今天不写了,明天也不写了,请这两天假,一来写到现在235万字,算是漫漫长路走了一半,我也需要歇歇精神,二来,我需要让脑子彻底从码字这件事情中抽离出来,站在另外的角度考虑一下接下来该怎么写。
两天后咱们再见,对不住了。(未完待续。)
第三十二章 二十年一个循环
2000年1月18日。
顺天府柯达剧场外,长长的红毯一溜儿铺过去,足足九十九米,记者拍照区长枪短炮架得密密麻麻,观众区则云集了少说几千名自发来看明星的影迷。
下午三点半,走红毯正式开始。
比之西方国家而言,国内的娱乐行业起步较晚,最初学习过一段西方国家的经验,从电视台、电影到音乐唱片,莫不如是。
但后来,在八十年代初期和中期,国内又经历了一波反思,开始排斥西方的东西,进行了一场所谓的“文艺界去欧美化”改革。
这一场改革的影响力极为深远,在音乐来讲,它使得国内音乐开始由原本的纯民族性的戏剧风和甜歌等类别,与欧美舶来品,其实就是大量借鉴和模仿西方音乐的作品所形成的两极分化与对抗,转向探索华夏民族自身的文化。
民歌、民谣、乡谣等拥有着浓郁华夏风格的音乐,就是在这一时期开始蓬勃发展,并在此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在歌坛独领风骚,也造就了一大批诸如刘明亮、甄贞这样的顶级歌星。
在影视市场而言,也是在那一时期,国内也开始极力摆脱对欧美作品的简陋模仿,开始探索自己的民族风格,并产生了相当多的一批精品和卓越的流派,真正奠定了国内影视发展的雄厚根基。
电视剧方面,从当年的《水浒传》,到后来的《奇侠张三丰》,再到之后的冯玉民执导的《西游记》,再加上当年相当多一批的历史大戏和充满乡土风味的农村故事片,使得国内电视剧行业彻底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而在电影方面,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以秦渭和杜维运这两位大导演为首的一批人的脱颖而出,那一批导演,以各自独特的风格,先后在国内和国际形成巨大的影响力,一方面使得国内电影行业开始赢得国际声誉,另一方面,也的确是为国内电影市场的发展,奠定了根基。
当然,代价就是有那么一批老派风格的导演,在这一时期开始逐渐被秦渭等人取代,他们或被迫转型,去探索新的道路,以迎合这场改革,和改革背后国内民众审美情趣的逐渐转移,或者就是直接被淘汰,只能逐渐转向幕后。
而在秦渭和杜维运等人崛起之后,紧接着就是赵美成的都市生活喜剧,在大银幕上大放光彩,而与他不差前后的,又是刘承章的崛起,赵美成的电影里,慢慢的都是北方的地域文化,而刘承章则是典型的南派风格,细腻华美,却又有些剑走偏锋。自此起,国内电影市场,百花齐放。
由此所带来的,则是整个电影市场二十年的高速增长。
一直到1997年,国内电影票房达到了惊人的80多亿华元,折合美元合计40亿,成为当年整个世界上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第三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