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部分 (第3/5页)
是学习能力的最突出的标志。这是由书本阅读的特性所决定的:一方面,书本较为精粹地集聚了专门知识(并且经过了在各类媒体中最为严格的信息把关);另一方面,因为通过阅读接受信息最能体现接受者的主体性——接受者可以有效控制阅读速度和内容,因此通过阅读书本接受信息的过程通常正是思想的形成过程。对于个人来说,不读书,就意味着接受信息常常是被动的、从众的、缺乏思考的。对于一个阶层来说,不读书,这个阶层的文化属性和创造力则会趋向贫乏。
阅读危机与中产阶层的知识沟(5)
就知识的增长而言,媒介本身承担了相当一部分教育的职责,这里所述的教育是广义的,不单指学校教育,还指社会教育、媒介教育、经验教育等多方面。近来逐渐为学界注意的媒介素养(media literacy)问题,其核心意义在于准确地、有批判能力地培养个人在媒介系统呈现的庞大的信息库中,搜集整理信息,并转化为自身的知识储备的能力包括识别能力、信息的加工处理能力、吸取和转化能力。而在媒介素养教育中,学校与课堂、书刊与课本又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
书本的意义在于它所提供的信息;更加接近“知识”(knowledge),而非一般意义上由新闻媒体所提供的信息(information);更不是大众媒介主流所追逐的娱乐。由于书本在人发展中能力培养上的重要性;因此;本研究所谈及的中产阶层与非中产阶层的书刊媒介接触频度的差别;就更加具有解释能力——可以用来说明:为什么在义务教育基本成为制度,各类知识信息层出不穷,而且媒介信息如此普及的今天;知识沟的差距却日渐增加?
原因只有一个:对于某些阶层来说,读书是终生的媒介接触行为;而对于另一个阶层却不是。
在研究中国中产阶层的书刊阅读主题时,我们所发现的知识沟问题的价值不在于它本身,而在于它对当下中国阶层形成和流动的解释力量,在于它指出了一个本来应该显而易见、但事实上却极为隐蔽的趋势:是知识本身,在改变阶层的命运。
txt小说上传分享
电视疏离与网络依赖(1)
电视疏离与网络依赖:中产阶层的媒介特征
改革前的中国只有一家电视台;而据《中国广播电视年鉴(2002年)》统计,截至2001年底,全国共有电视台357座,承载着2194套节目的制作和播出。其中国家级电视台有中央电视台和中国教育电视台,每个省、自治区或直辖市、每个地级或以上城市基本都有至少一座电视台。除此之外,在全国2083个县(县级市)中还有1262座广播电视台,即60%的县有一个广播电视台(其中绝大多数为转播或差转台,只承担播出功能,没有自办频道的许可和能力)。在上星电视方面,除了中央台的12套节目和中国教育电视台的2套节目上星外,我国大陆所有的省、自治区或直辖市都有一套节目上星,内蒙古、西藏和新疆的上星节目还不止一套。谢耘耕、周红丰:《中国电视新闻竞争报告》,《视听界》2005年第1期。而据《2002年电视收视情况调查》,截至2002年9月,我国4岁以上电视观众为11�15亿,占全国4岁以上人口的93�9%。每天人均看电视174分钟,57�7%观众通过有线电视网络收看,全国平均可看16套节目,城镇24套,农村11套。袁方:《透视2005年电视媒体格局》,央视国际网站(�cctv�); 2004年9月28日10:42。
按照通常的观点,电视是中国受众最为欢迎、同时也是接触最为密切的媒体。
然而,从“中国中产阶层调查”的结果来看,就中产阶层人群而言,他们对于电视的态度远比非中产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