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 (第3/5页)

诈处,言行举止,在他面前也愈发收敛深藏。

其次是配给他的奴才小太监,竟是玄衣。当元初知道时,只有一个感觉--好巧啊!巧的诡异。

不说皇宫那么大有多少太监,就是泰合宫里的,随便一挑也没那么容易就挑到他。元初才不会认为是有人有意照顾他才把他从前的奴才还给他。

不过既来之则安之,没有跨不过去的坎。是故,外头闹得是天昏地暗,元初倒是过了几天舒服的日子。

当下,朝中发生的另一件大事便是奕王和贤南王的还朝。

贤南王元徵行是皇帝的嫡亲弟弟,还是皇子时就一直亲随左右,一直是皇帝的亲信和左右手,在当年众皇子夺嫡之争中为皇帝立下汗马功劳。皇帝元闵登基之后,他得到颇厚的加封追赏及不错的封地。

此后便显少回到京,过去年少之时行事颇为张狂,封王之后倒日见低调,似有避嫌之意。

奕王元易行是先帝幼子,幼时便有骁勇之名,后遇西番举兵进范,请缨而去,竟是战功连连,引得先帝大喜,时年一十七岁。

元闵登基后封王,也是自己请命去了边疆戍守,带走的全是随他打过战的一些将领。

这里头的事,元初心里多少有点数--依元徵行同皇帝的熟稔层度,什么鲜少回京、避嫌之说都是掩人耳目,元徵行表面是在封地里老老实实待着,实则暗地里一直在帮皇帝做些拿不上台面的事。而且很可能,那些事都是冲奕王而去。

用脚指头想也知道,皇帝对奕王必是极度忌惮,估计皇子时期就是对手,而今奕王又手握重兵。

而这么多年来双方一直相安无事的原因是--西番数游牧民族骁勇好战,对元邺王朝的肥沃土地,早是垂涎三尺,时不时就带人马骚扰边境,烧沙劫掠,玩的还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游击战。其中,也曾几次集结起大规模的进攻,不管是在元闵登基前还是登基后,皆是被元易行领兵打退。

这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令西番人对元易行又忌又恨又毫无办法。有他在一日,西番便不敢轻易进犯。在边疆无忧的情况下,元闵也得以展现其卓越的政治才能,致力于改革推新、举贤任能,原本就颇为强大的元邺王朝才有如今更为繁盛的局面。

无疑,无论是元闵还是元易行,皆是极聪明极有远见的人。虽然他们相互忌惮相互防备,却都清楚知道,国家易主之始最忌国内政变,兄弟间大动干戈双方又都是强者,二虎相争势必牵连甚重、国力堪忧。最终导致的恶国,谁都背负不起。

而且,不仅仅只有西番。北有萧燕国,也是日渐强大。之前数年都安分守几,可近年却开始不断吞噬邻边小国,越来越展露出自己的野心。虽然暂时还不会对元邺造成什么威胁,但也不能不防。

因此,而今本就是一个极为敏感的时刻,二王的忽然到来,也使朝堂上的空气更加紧张。

元初最捉摸不透的是,皇帝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对颜家进行清洗。就皇子间的势力分布而言,其实颜氏这边算是弱的,最强的当属三皇子元逸那里,北边萧燕国那块的防守,可全在他舅舅手里。还有他身家显赫的外公给他营造了非常有利的政治环境。

而颜氏这几年来的风光和壮大,几乎全部来自帝王的宠幸,而这种东西偏偏又是最不可靠的东西。难道皇帝此举的目的仅仅只是为了杀只鸡给猴看?

最不懂的还是,皇帝召回两王的目的是什么?贤南王虽可能长期是暗留在宫中的,但这此是正式召回,也就是说他可以不用偷偷摸摸了。召他回来倒还能说是找回帮手,那召奕王用意何在?

元初可不认为皇帝会傻到现在想杀奕王。眼下外患在即,说不定不日便会同萧燕起纷争,那么西边肯定不能乱,正是急需奕王戍守之时,他偏把人给弄回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