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部分 (第2/4页)
私募军队,其余种种越规之事不胜枚举,以我观之,其起兵造反只在早晚之间。”
“私募军队?此事可属实?”见唐离郑重点头,知他素来不妄语的薛龙襄脸上神色由震惊转为了深深的担忧,良久之后方道:“这事猛一听还真是骇人听闻,只是细一思量安禄山其人,倒的确是情理中事。不过,我还真希望别情得的是假消息。”
“此事已确认属实。老薛不必疑虑,总其数目,这些私募军士当在四万之间。”唐离进一步的解说彻底打掉了薛龙襄的希望。
“四万!”薛龙襄听到这个数字,刚刚扶着案几的手忍不住一阵儿发颤,虽说因为府兵制的败坏,朝廷也允许边镇将帅为填补军力不足而募集军士,但在朝廷建制之外私募军士本身已经形同于造反,何况募兵的数量还是如此之大,范阳辖下军力本就占到大唐总兵力的三分之一有多。如今加上这些私兵,几乎已是举国总兵力的半数,如此消息岂不令老军务出身的薛龙襄惊骇?尤其是在得知拥有这些军力的安禄山极有可能造反之后,身为兵部侍郎的薛龙襄脑海中的第一个反应就是刀枪如林,血流遍地的景象。
“不行,此事关系国本,要立即奏知陛下才行。”满脸惊骇的沉默了片刻,刚刚坐下身子的薛龙襄复又猛然而起道。
见他如此,唐离心中暗叹毕竟没有错看此人,但面上只是淡淡一笑反问道:“凭安禄山今日之得宠,将军以为自己所言陛下可会相信?我料将军此去不仅没用,八成必会自伤己身。”
对于自己的这个判断,唐离着实是自信的很,经过十余年的伪装,如今日渐年老的玄宗对安胖子可谓是信任有加,毕竟在原本的历史中,直到安禄山的叛军已占领河东大部时,玄宗犹自不信安禄山会反就是铁一般的显证。所以在目前这种情势下,薛龙襄若真去进言,不仅难以撼动安禄山,且极有可能的是要把自己给搭进去。
闻言,薛龙襄颓然而坐,沉吟片刻后才道:“我明白别情的意思,你既然告诉我这许多事情,必是要我陛见时进言赞同自范阳调兵前往陇西了。”
“老薛所言不差。”唐离轻轻叩击着身边的案几道:“不过,这进言中关于范阳向陇西调兵的具体时间就值得好好思量了。”
“哦!别情所言何意?”依着唐离的手势,面有不解的薛龙襄轻轻侧过身去……
………………………………………………
亲自将薛龙襄送出,唐离重又回到书房中。见他到来,正自在收拾残茶的榛儿嫣然一笑着替唐离重奉了新茶后,便自站到这位新主人身后替他小心按摩着松起肩骨来。
毕竟是术业有专攻,榛儿手法老到,用力均匀,直使微闭着双目的唐离感觉放松无比,正是在这样的放松中,他缓缓陷入了沉思之中。
陇西刚刚经历大战,兵力缺乏请求朝廷增调本是题中应有之意,但哥舒翰在这本奏章中却指明要借范阳兵马,如此的举动着实让人颇堪玩味。
与哥舒翰这本奏章的意图相比,唐离想的更多的还是安禄山的反应。
其实早在看完这本奏章的同时,唐离已经知道关于调兵之事的结果。对于现在的安禄山而言,别说关系到他三分之一军力的六万精骑,就是六千人他也不会给。
既然结果已经注定,那么唐离最关心的就是安禄山对此事的考量与反应,换而言之,他最担心的就是,此次哥舒翰的这本奏章会不会导致范阳提前举兵造反。
近十余年来,在李林甫的庇护及玄宗的宠幸下,从一个小小的低级武官到受封郡王,安胖子顺风顺水的一步步扩张自己的势力,并最终丰满了自己的羽翼。前时,因为李林甫的存在及玄宗的宠幸,可谓是从帝王到权相,整个朝廷都为安禄山创造了一个极为宽松的外部环境,处身在这样的环境中,安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