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部分 (第4/5页)

和生活负担都减轻了,生存压力减少,所以现在比较融洽,不过因为鸦~片战争、河南钟人杰之乱、以及我~国北伐,清政~府多次抽调陕甘强兵悍将,这里不仅防守空了,而且兵差重,汉~人家里的男丁也少的快。汉回在陕甘的矛盾,至少积压了上百年,陛下特地嘱咐过我们,一定要审慎看待当地民~族问题。”

名叫孙胜海的师长道:“司令,陕西境内的回~回也不少,是不是需要控~制一下?”

杨高度咬了咬牙,道:“不行,拿没发生过的罪行去惩罚他们,这是没道理的事情,而且反而容易将陕西回~民推到宁夏、西域的那帮乱~民那边去。

司徒嘉补充道:“确实如此,不过,陕西本地必须加强武~装卫戍工作,同时各大城市、重要地区应该适当戒~严,开启本省的红色警戒,警~察配属武~器,我们不针对个人和个别民~族,进行全面的治安控~制。”

杨高度点头,道:“就这么办!司徒旅长,这件事情由你的卫戍部~队迅速布置!”

司徒嘉敬礼道:“遵命。”

“还有,魏恩~德!”杨高度大声道。

魏恩~德一个机灵,站起来忙着敬礼。

“你的骑兵旅机动灵活,迅速进入宁夏,救助当地受害群众,有阻挡,就清除掉。英和的人马这个时候肯定着力自保,我特许你,如果回~回乱~民不停阻止劝告,仍然进行惨~无~人道的屠~杀活动,准许你将不投降的乱贼全部消灭!”

第二百二十七章 化胡

中~华帝~国的南方地区少数民~族也是众多,不过与汉民一样,他们也享受了相同没有差别的待遇,税负减少、子女免~费教育、进入城市的用工机会,虽然多少有一些少数民~族对于接受另一个模式的生存很抵触,但是同样即使是汉~人对于新的事物的接受能力也是有限的。

与南方地区比较融洽的民~族关系不同,陕甘汉回之间有着比较深刻的矛盾。这种矛盾没有一个像中~国人仇视日本人或者现代汉~人憎恨旗人那样的大型的事~件背景,而是从生活中的风俗习惯这样的小事慢慢积攒起来的。

回~民的起源比较复杂,从盛唐起,来自西域的诸国商人就开始在中~国定居。随后,不断有信~仰伊~斯~兰教的西域人进入中~国,加上原匈奴族演进成了突厥和回纥两支,回纥除了是维~吾~尔族的祖先之外,也与回~族有着不解之缘。同时,回~回还吸收了愿意接受真~主信~仰的汉~人和其他民~族,不断融合,在清朝乾隆年间基本上稳定成了一个民~族,也就是今天的回~族。回~族人自称回~回,大口里面套小口,是出自古兰经的典故“口舌承认,心里诚信”。

伊~斯~兰教在进入中~国的时候,也是像佛教一样是一种较为温和的方式进入的。为了更好的发展信众,有一些经义大家,尝试使用儒家经典来阐释伊~斯~兰教~义。不过,不同于中~国历~史上儒道释的三道合流,伊~斯~兰教最终没有完成本土化进程,就被来自伊~斯~兰世界的极端教~派给打断了。特别是18世纪以来,苏菲派开始被西北穆~斯~林所接受,出现了较为极端的虎夫耶和哲合忍耶教~派,回~回就变得越来越激化。不仅这些新~教~派跟旧有教~派发成了激烈的武斗冲~突,而且一些人还提出了建立纯伊~斯~兰国~家的这样的想法。

除了回~民本身心理上因为宗~教信~仰变化而改变,种~族割裂以及风俗习惯的不同导致了陕甘回汉之间矛盾愈演愈烈。即使回汉小孩在一起玩耍,回~民小孩回家后,会被家长勒令漱口。回~民的井水绝对不容许汉民使用。因为饮食习惯差异,回~民大量蓄养对植被破~坏严重的山羊,这些山羊不仅啃草,而且喜欢进入汉~人的田地里破~坏青苗,这对于土地就是生命的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