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部分 (第1/5页)
王钰已经开口道:“列位臣工,不必争了。灾要救,仗要打。”
“王上!不可穷兵黩武!此乃取祸之……”尚同良直言进谏。
王钰举起右手打断了他地话:“听本王说完,但以我们目前的情况,是支撑不了一场大规模的战役地。但人家打到家门口了,不还以颜色,咱们丢不起这个人。这样吧,打一场惩罚性质的战争,点到即止,不要被拖进去。目前朝廷的重心,还是放在南方的救灾上。”
他这个意见,较为中肯,一班文臣听后倒也没有反对。但韩毅始终觉得不妥,但念及刚刚打完这一场大战,如果再陷入战争泥潭,欲拔不能,对国家也没有好处。蒙古人可不是女真人,这是真正的游牧民族,没有根据地,没有城市,辽阔的草原,就是他们的地盘。想要像打金国这样,摧枯拉朽,速战速决,是根本不可能的。
“王上,那辽国方面的条件,朝廷是……”尚同良是宋辽谈判的宋方代表,一直记挂着这件事情。
想到这事,王钰就火大,耶律大石一把年纪了,还是那么老奸巨滑,闻到了味道,知道蒙古人有所行动,就趁火打劫,漫天要价。天下要是有这样的好事,我就把一百多万宋军,全部派出去替人打仗,何必守着每年的税收过日子?
可他到底把十多万兵马摆在大宋的地盘上,而且两国又是同盟关系,这件事情迟早是要解决的。辽军也的确帮了宋军的忙,酬谢也是应该的,但他们的要价,实在是……
“这样,大宋拿出一百万两白银,一万匹丝绸,两万件瓷器,送给辽帝耶律大石,感谢他的支援。另外,从今以后,辽国与大宋通商。我给他最优惠的待遇,在出关,过境。存仓,税收方面,都给辽国提供方便。贸易执照。大宋优先发放。好了,就是以上这些,一丁点也不许往上加。另外。记得告诉辽国使臣,我给他们的优惠条件,辽国必须同等给予大宋商人。宋辽两家,互为最惠国。”王钰这一揽子待遇,已经算是仁至义尽了,若非蒙古人突然闹事,以他地脾气,恐怕还真有可能让耶律大石下不了台。
尚同良一一记下。而后问道:“王上,若辽国方面执意不肯,如之奈何?”
“哼!如果还不识相,那就让他们呆着吧,这寒冬腊月。滋味可不好受。如果敢在我大宋地盘上闹事,或者有什么不轨的举动。从我国的兰州出兵打到西辽国老巢,可用不了多久时间。”王钰怒哼道。
尚同良记下他的话,但当然不可能一字不差地转达给辽国使臣。反正要把王上的意思。经过一些字词上的加工斟酌之后,明白无误地让契丹人知道。
当下,初步形成决议。对蒙古施加惩罚性质的军事打击,为了达到这个战略目的,王钰决定调派最精锐地部队参战。但他两支嫡系部队,林冲部经历宋金决战,伤亡较大,元气未复,不可能作战。呼延灼部也刚刚宋金战场上撤离下来,短时间之内也不能承担作战任务。而萧充的东北军已经在那头与蒙古人打起来了,兰州方面与太原方面的六万援军也已经奔赴战场。
这样一来,大宋黄河以北各大卫戍区,在这一年来,轮番上阵,没有一个落空的。不过这样也好,天下没有哪支军队是靠练出来的,所谓的虎狼之师,全是真刀真枪打出来的。经此一役下来,大宋河北诸军,都经历了血战,再凭借优势的装备和雄厚地财力,足可横行天下,所向披靡。任你蒙古大军再骁勇善战,又有何惧之有?
王钰亲笔签发命令,命萧充东北军,给予蒙古人迎头痛击,放开手去打,打服为止。又命兰州太原方面军,配合甘宁卫戍区的西北军,御敌于国门之外,不可后退一步。因为他考虑到,西北军遭受重挫,元气大伤,兰州军缺少实战经验,太原军固然勇猛,又有种师道这位名将指挥,但到底人员装备上与南府军有一定差距,所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