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部分 (第2/4页)

王介甫兄弟,王安礼王和甫也是反对王介甫的某些做法。|(*现在做着开封知府,其实若不是他是王介甫的亲弟弟,又有才华,说不定现在也到外地去了。说到开封知府,又得提到韩维韩持国,他是王和甫的前任,因为反对王介甫。现在只能去翰林院做清官了。他与他的各个韩绛也是亲兄弟呀。然而韩绛却是王介甫地得力亲信!王介甫一人能造成这种景况,大哥,你说这种情况好玩不?”

苏辙说到最后也快要笑了,又道:“只希望你我兄弟莫要步他们的后尘!”

苏轼也不由唏嘘,正色道:“子由,你记住。朝政事务关乎天下百姓,不能以亲情来做抉择的标准!谁的政策对天下有利,对江山有利,才是我辈读'首发人的抉择宗旨!”

苏辙急道:“这个小弟当然清楚。可是……小弟承认,王介甫确实是大才。有神鬼莫测之功,看看青苗等法,一定程度上确实是扭转了朝廷财政拮据的局面!现在快年底了,我等臣子的红利也许快要'首发下来了。不得不说这也是他地功劳。然而,大哥你难道就看到这些而已吗?王介甫是89wx子。是好人,可是他是怎么用人地?对于反对之人。他又是如何对待的?哼,凡是反对的都要征诛。凡是附和的一律重用。江山是这样治理的吗?大哥通贯古今,可以想象这种情况会造成什么后果!”

“若能规劝,也许就不会……”苏轼也觉得说不下去了,王安石若是那么容易规劝,他就不是王安石了!他与王安石打过交道,当然清楚对方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当年他父亲对王安石就很不满意,虽然大义上苏轼没有对他产生什么想法,相反在变法一事上还很支持对方!然而秉性就是秉性,一个人地性格再怎么改变也做不出大的变化来!

苏辙今天是打定主意把大哥拉到自己一边了,又道:“说到对天下有利,大哥,难道司马相公就没有这个能力吗?动作虽然不及王介甫来得大来得轰动,但是你看看邮政驿站与免役一法,行之下去,若干年后这个天下是怎样的盛况!特别是免役法,若是经过几年的'首发展,推行天下之后,也许这大宋几十万的厢军就不复存在了!凭空就为财政节省了几千万贯地钱财呀,一节一支,就等于双倍的创造!有此一法,就足以成事了!何况司马相公以后还会想出别的法子来——说到这里,小弟就要说一下了,在稳重这一点上王介甫远远不及司马相公。有了良法,司马相公是稳扎稳打,巩固一项成果再出另一个项目,不像王介甫把摊子铺得大开,却哪里都是漏洞!他现在都有五六项法令了,比如青苗等法,还是靠了司马相公事后出了补救之策才得以稳健至今。据说他现在又在商议新的法令了,准备年后颁行!大哥,你说我能让你去趟这个火坑吗?”

苏轼无语了,叹道:“好吧好吧,子由,你说了这般多,无非就是告诉为兄司马相公才是一个最好地选择,不是

“当然!”

“子由欺我耶?”苏轼叹声说道。

“大哥何以这样说?”

苏轼笑道:“司马89wx实你我都熟,谨慎稳重,若是盛世足以保国并持续盛举。可在这等大时机之前,他有大毅力大魄力做鼎革之事?邮政驿站与免役之法,都是灵活之策,关乎经济之道,司马89wx实一人岂能想得出来,难道不是有高人指点?这个高人又能影响他到几何呢?”

苏辙笑了,道:“这个大哥大可放心,如今司马相公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只会一力大义劝谏的司马89wx实了!不过,确实是有人指点,这个司马相公也不贪功,明着和我等说了,这些计策都是沈子贤想出来地!子贤为人大哥比小弟还要了解了,难道还信不过他?他对司马相公的影响持续如何,想必也不用多说了吧?”

“沈子贤啊沈子贤,果然是你……”苏轼不由大声感慨了,“子由,此子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