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部分 (第2/4页)

的喜剧并不难演,但缺少一个能像周星驰一样坚持的演员,随着星仔眼角皱纹的增加,香港真正的无厘头同样可能成为一种历史。

李连杰的外走使得香港多年没有一部像样的武侠片问世,古天乐、郑伊健、谢霆锋主演的《蜀山传》、《华英雄》以及星仔的《功夫》成为电脑特技的“俘虏”,本有望成其接班人的赵文卓和吴京已完全转投到电视剧领域,在《风云》、《少林武王》这样的连续剧中不思进取。

相比男演员的无人接班,女演员方面情形更为残酷,女明星面临严重的缺失。自梅姐因病仙逝,青霞息影从夫,关芝林无心恋战,张曼玉处于半休状态以来,没有一个女明星能单独成就一部重量级的影片。目前接片最多的陈慧琳、杨千华、梁咏琪、郑秀文,都有一定的票房号召力,但透过银屏形象,我们很清楚地看到他们真实的身分:歌星。仔细算来,张柏芝和林嘉欣是最为专业也具有代表性的女演员,但她们近年的演出完全融合在香港电影烂片的洪流之中,没能树立起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经典形象。那么,还有谁呢?还有一对当红的Tins,嘿嘿,别逗了,她俩也算演员?!尤其当看到蔡卓妍可爱的笑容时,就忍不住的笑:她的笑分明是演戏时饰掩不住内心的嬉笑,也就是说,她连最起码的表演基础都不具备。当然,严俊也不会就此去否定她们,只不过觉得她们适合她们的乐天派歌唱组合,若一定要演戏,还是得先磨练、磨练。

没有优秀的剧本,没有认真的制作,没有精心的策划,导致香港的一些演技实力派演员也不得不在烂片出演角色,给人的感觉更像是在“混口饭吃”。

比如,刘青云在《窈窕淑女》、《煎酿三宝》,曾志伟在《精装追女仔2004》,吴镇宇在《飞侠小白龙》,林子祥、谭咏在《六壮士》,就连甄子丹也要在《恋情告急》中出演一个毫无意义的角色,梁朝伟更是混在《韩城攻略》里成为纯粹搞笑的“小丑”。此为人才之失。

再说经典之失,讲到经典,总会想起那份属于香港的辉煌:邵氏一统天下后的“银海争霸”,双龙双周的广泛影响,吴宇森、徐克如雷贯耳的名号,《英雄本色》、《辣手神探》、《喋血双雄》、《无名家族》、《龙腾四海》、《豪》、《五亿探长雷洛》、《新龙门客栈》、《东方不败》、《黄飞鸿》、《赌神》、《赌圣》、《赌侠》一桩桩一幕幕永垂影史。

此后数年,虽然也有《暗花》、《pTu》、等经典的“银河影像”,但香港观众更离不开的是成龙每年一度的“贺岁”;是看着王家卫是否可能又仗着哪一个或两个大明星摆出个什么姿态,遐想周星驰或会再给人们怎样的一个“无厘头”;当然还有撑起脚尖争看周润从洛杉矶飞回香港在记者会上露出他那招牌式绽开的笑,然后,……

最后来说经济之失,这一点其实在市场之失中已暴露无疑。失去外埠市场原有的雄厚支撑,香港电影就没有足够的收入或资金投入作后盾,必然地令其难以再从容地自我调节,不再拥有资金良性循环。例如。过去一部拥有明星号召力地电影台湾地区#7400—500万(港元下同)甚至更多。就算一部普通电影也可卖到100—120。但到了90代地中期开始。台湾行片商竟压价压低到只有新台币地30万。折算港元不到7万场是难以养活香港电影地。一句话。也就是香港电影能够回旋地余地已经很狭小了。这就直接导致香港电影先是从量方面减少。不可避免地在质上造成影响也就成了必然。例如。按80年代平均每年拍摄影片大约维持在200左右。但到了90代特别是90年代地中后期产量逐年递减。如1996年。上映地港产片仍有103。但到了1997年便猛下降到只有80部。减少了二成多。之后每年都在80部到90部左右徘徊(注:1998年产8年年产90。以上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