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5部分 (第3/4页)
全军各大战略区,包括靠海的新四军一部,以及山东军区的几个二级军区在内,全军上下没有一艘军舰,甚至连一个造船基地都没有。
行,就算退一万步,美国人会给几艘军舰。但日本人的海军实力居全世界前三位,就算搞来几艘军舰,与实力强大的日本海军一对比,也是蚂蚁撼大树。这不是眼光的问题,是眼下的现实不允许。
而且眼下美国人又正在与日本人在太平洋战场上,不断的进行着海空大战。在打一战败一仗的情况之下,也不可能给你太多的军舰。但就算美国人答应给军舰,你怎么开回来?要知道整个中国沿海,都在日本海军的封锁范围内。
美国人即便答应援助军舰,他怎么给你送过来?全军各大战略区华北到华中,就算将华南的东江抗日中纵队都算上,除了几个小鱼港之外,也没有任何一个可供军舰停泊的港口,你军舰就算真的搞回来,可你往哪里放?就停泊在海上,用不了几天日本海军就会将它们全部送入海底。
最关键的是眼下各大战略区,都缺乏可以维持舰队运转的体系,都没有一个熟悉海军的工程技术人员。一旦出现什么战损,连维修的地方都没有。现在的那个大战略区,都无实力支撑一支舰队,哪怕是最小规模的舰队。你就是学成归来,搞来了几艘军舰,也无用武之地。
现在战争时期都用不上的东西,你学那玩意有什么用?这些东西等到抗战胜利了,或是等到也许不远的未来在去考虑才行。至于现在应该集中精力解决陆地上的问题,而不是好高骛远的去考虑海上的问题。
这些老帅除了副总指挥与一二九师、太行军区那位黄埔毕业的代师长和司令员之外,基本上都曾经在国外留学过,其中不乏去法德两国的人。虽说学的都是陆战,但是对海军也有一定的了解。毕竟近代中国遭遇的入侵,都是从海上来的。
他们都很清楚,维持一支海军需要什么。更知道海军是一个系统的东西,不仅仅是有几艘军舰就完事了的。它需要强大的修造船能力,系统的机械工程研究以及制造能力,以及庞大的基地群。对国家整个工业基础发达与否的依赖,更是超过了任何的军兵种。
维持一支海军庞大的费用,对国力的需求也是异常的庞大。海军出动一次,不算其他方面,仅仅维持必要的燃料需要,就是一个天文数字。而这笔钱,包括东北在内那个战略区现在都根本承担不起。
第三百七十一章 不一样的中途岛
这并不是这些老帅没有战略眼光,而是在他们看来,除非马上取得全国政权。否则中国战场上,至少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之内,面临的主要是陆战。现在全军基本上即无工业能力,也无相应的财力来维持一支哪怕处于基本态势的海军。
一支小规模的海军,也对战局起不到任何的作用。反倒分散了本身就高度紧张的人力和物力外加财力。与其在这方面耗费大笔的资金和精力,还不如集中精力搞好已经逐渐壮大的航空兵。
眼下全军都面临着扩编,那里都需要大量合格的军事干部。这个时候抽调一片干部,去苏联学习海军,无异于是缘木求鱼。与其将一批干部Lang费在还原不需要的地方,还不如踏踏实实的考虑当前的问题。
相对于对杨震为人已经有一定了解的挺进军两位老帅,比较温和的语气,副总指挥反对的态度异常的坚决。这位性情刚烈、为人耿直,说话从来不会绕弯子的副总指挥,对杨震的这个建议,提出了相当强烈,甚至话说的有些过头的批评。
而对于杨震的这个想法,就连对杨震一直很支持的主席和老总,也在没有搞明白杨震究竟在想什么的情况之下,也没有贸然的发表意见,更没有轻率的下结论。至少在明白杨震心中真正想法之前,主席和老总都没有草率得表示对任何一方的支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