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部分 (第2/4页)
咸丰帝仍然可以有限制地处理朝政,为了帮助皇帝传递无线电报,懿贵妃还带着她的侍女们在学习威妥玛拼音,唐宁偶然撞见这个场面,不由得喜感顿生。这也看出懿贵妃的与众不同,别的大臣和妃子全都好吃懒做,反正信件都可以毛笔写下之后扫描传送,他们才懒得去学习。
整个热河被唐宁的一千冒牌侍卫控制,成了一个很特殊的监狱。
《大清新闻》的创刊号那真是全国大卖特卖,加印了一次又一次,火爆得不得了,整张报纸除了上面陈述的重点之外,还罗列了大量的关于欧洲的事实和数据,成为普及常识的天字一号载体,加上报纸本身相当便宜,仅售8文,比一斤米还便宜。唐宁当然不可能把这个事业当赚钱的生意,这是超低价,成本价。
就算是被洋人打跑躲了起来,不少的老百姓还是看到了一个忽然醒悟且勇猛精进的咸丰大帝形象。
虽然咸丰帝原来给人的形象就是一个倒霉的二货,但再废再渣的人渣也有浪子回头的可能。据说唐三藏从西天取经回来之后得到皇帝赏识,允许他从全国所有人当中挑选弟子以帮助翻译梵语的经文,三藏大师偶然经过一家妓院,忽然心念一动,这里面有我要找的人!然后把正在嫖娼的宰相公子从妓院里拽了出来,收他为弟子。皇命难违,这位吃喝嫖赌无所不精的公子哥无奈,带着自己的三妻四妾小三小四就入住了三藏大师的译经场所。三年之后,这位天下最不靠谱的公子爷竟然成了一代高僧。
这个故事估计是扯的,但咸丰大帝现在就给人以这种极度改观的印象。
第153章 大清新闻
自从1840年以来,大清的上层一直在进行排外宣传,用各种手段丑化洋人,说什么洋人吃人啊,过年过节煮小孩来吃啊,必须要喝中国的茶否则大便不通畅不出数日必死啊,没有科学知识的中国人一直都信这些谣言,连林则徐这样的大臣都以为洋人的腿是弯不了的,也不想想要是这样的话洋人怎么走路。
要化解华洋之间的仇恨,必须澄清这些误会,才能让国人认可国家之间平等的地位。要将这些言论广为流传则必须发展报业。现在的电讯报中文版只在上海等有租界的地方发行,否则轻易地就因言获罪被官府连人带货给拿了,现在才是将报业拓展的时机。
办报自由仍然未到时机,因为司法制度尚未建立,言论自由容易导致谣言满天飞,到时候还是得用强力手段平息,还不如先垄断报业,主导舆论。用《电讯报》的名头当然不行,这是洋人的报纸,让洋人的报纸主导舆论怎么也说不过去。于是,唐宁给大清筹划第一份全国性官报,定名为《大清新闻》。
由于中文电报机的发明,《大清新闻》可以做到全国各大城市同步发行,初期在北上广三大中心城市印刷。又由于中文打字机的出现,使全自动中文排字机有了可能,版面也能跟英文一样,想要几版就有几版。《电讯报》中文版早就积累了中文印刷技术,只消与中文打字机衔接就可以,而由于中文打字机是由威妥玛拼音为核心,易于学习,很快就能培训出大量的出版人才。中文打字机的快速方便还使得使用白话文成为可能。
垄断的报业还有一个好处,使中国人的阅读习惯火速与世界接轨,原来是以竖着从上到下,完了一列再到左边,现在一举改成横着来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你不爱看?对不起,没别的给你看!
大清国要是施政得当,完全有可能跑步进入现代文明,原来唐宁在日本惊叹日本国民的识字率世界第一,但最近关注大清局势才发现,大清国的识字率在世界范围内也是相当高的,约为20%,比英国低那么5到10个百分点,可是已经具备了相当良好的基础,现在的乡村村民小孩,只要稍微有点余力,总会送去私塾念那么两年书,起码让孩子长大后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