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部分 (第1/5页)

�ァ�

东北军地剽悍,多少给了王钰一些安慰。可刚刚轻松一阵,萧充和岳飞的折子又上来了。岳飞一路追击蒙古军队,在距离上京五百余里之外的极寒地带,蒙古放出一支奇兵,让岳飞所部吃了大亏。

奏折中说,蒙古人的这支军队,并不是由人组成,而是“兽体大如驴,吼如狮,行如虎,训练有素,极得章法。我部战马,仓皇逃窜,骑士多不能控,由是惨败……”

王钰看得莫名其妙,我最精锐地骑兵之一,竟然被一群野兽打败?这是什么道理?难不成《三国演义》里面诸葛亮南征孟获时地疯牛阵来了?

质疑前线军队隐瞒实情,王钰下令斥责东北军作战不利,但没有给出处分,严令其奋勇作战,不得后退。

宋军遭受王钰掌权以来少有的败绩,不过他自己倒是有心理准备。因为当今天下,只有王钰心里明白,蒙古人是如何地勇猛善战,灭金国,平西夏,亡大理,降南宋,崖山之后,再无中华……

跟这样的敌人交手,谁也轻松不了,王钰的打算,是趁蒙古人现在还没有达到成吉思汗时代地巅峰状态,一举将其歼灭,剪除后患。

但老天爷似乎在考验他,金国刚刚平定,国家消耗很大,短期之内,发动不了大规模的战争。偏偏南方又出现如此严重的雪灾,分散了他的精力。

否则,以王钰的强硬,怎会被人打到眼前来了,却只是下令打一场“惩罚性质”的战争?早就倾全国之兵,深入草原,斩尽杀绝了。

正月底,童贯从江陵府发回奏报,雪灾严重,道路隔绝,当务之急,是将朝廷发下的灾粮,运进江陵。但此时如果按照老办法,征发民夫,显然已经来不及了,请王钰当机立断。

王钰经过慎重考虑之后,决定动用军队,他授意兵部下令给两湖卫戍区,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动用部分军队,帮助救灾。他这一决定,开创了“军队救灾”地先例。

军令一下,两湖的子弟兵们紧急出动,只不过这场仗,用的不是刀枪,而是锄头。月末,两湖卫戍区总计调动兵力三万有余,打通了进入江陵的道路,将朝廷的赈灾粮食运入城中。

与此同时,川卫戍区也收到了命令,出动军队帮助救灾。但川地区,情况太过恶劣,一来交通不利,许多地方只有羊肠小道,甚至极为崎岖地山路。士兵们,只能用肩膀扛着麻袋,走在崇山峻岭之间,甚至挨家挨户,翻山越岭去送粮,其艰难情况,可想而知。

但令人欣慰的是,朝廷地态度和行动,获得了民心。自从钦差大臣南下主持抗灾的消息传出之外,广大的灾区再也没有发生过严重地骚乱,至多也就是抢夺粮食的“刑事案件”,没有谁再把矛头对准朝廷。

此次内忧外患,近年罕见,考验着王钰和以他为首的朝廷。而正月底开始,南方的大雪开始逐渐停止,雪灾的威胁迟早会被消除,百姓的生活终究要恢复正常。而北方的军事威胁,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解除的迹象。而耶律南仙去了十多天,至今没有音讯传回,耶律大石是生是死,不得而知。

第三桶 第两百六十六碗 铁木真出世更新时间:2008…3…2 11:08:44 本章字数:5763

军营里,除了偶尔爆发出一点声响的篝火外,再静。劳累的士兵们早已经进入梦乡,离开故乡,远征北地,他们太需要休息了。

可岳飞却睡不着,他坐在一堆篝火旁边,神情专注的想着什么,时不时的往火堆上添两根柴。他投身行伍的时候,因为轻信康王赵构的谎言,加入叛军,明珠暗投。幸得王上不弃,委以重伤,这些年来,因功累迁至奉宁军承宣使,义武侯。生逢其时,得遇明主,这本是大幸,而他骨子里面的忠义情怀,使得他无时无刻不在想着报答王钰的知遇之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