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4部分 (第4/5页)

“三省井”碑矗立于三省庄。素有“一井压三县,一藤爬三省”之说。该乡东至孙集行政村的刘坝自然村,西至陈集行政村的大吴庄,东西长20公里。

全乡辖九个行政村,56个自然村,与黄海省丰县、胶东省单县相毗邻,人口2。5万,耕地面积34100亩。是淮阳省北部平原上非常普通的一个穷乡,这里人均耕地绝对足够多,刨除村乡机动地树地,人均也可以达到五六亩。

只是单纯凭借这么一点土地,别说是发家致富,就是养家糊口都很勉强。乡里的很多壮劳力都出门打工,赚点外快,补贴家用。实际上这样的乡下,让村民出外务工,倒也不是为一项富民措施。

作为一个内陆省份,淮阳省从改革开放以来,就是劳动力输出大省。为淮阳省赚取了大量的劳务费,同时,那些高档人才也都流失异乡,这未尝不是淮阳省经济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

刘家楼乡乡政府驻地,刘家楼村新任村官助理黄路,是淮阳省大学经济系高材生,立志于“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只是在学校中学到的那些东西,和村上根本没有任何交集,这让黄路很是苦恼。

简单吃完早饭,刘枫就找上了黄路,小伙子住在一个简单的民居里面。拾掇的很干净,没有很多单身汉的垃圾,也没有很多的怪味。

如果换做是刘某人,他经常会买回来一大堆内衣裤和袜子,随时换掉。让刘枫洗衣服,按照萧媚儿的说法:“那可是帮了洗涤剂厂家的大忙!”

刘某人向来不以为耻:“我这也算是为产业进步做贡献!”

眼前清爽的感觉,让刘枫很欣赏面前的小男生:“听说你来这里快一年了,怎么样?住的还习惯吗?”

黄路苦着脸说:“住的好坏倒是无所谓,我们下来早有心理准备,可是不能够给刘家楼村的村民找到致富的途径,这才是最让我痛苦的事情。”

“喔?怎么个情况?我们聊聊。”

黄路给刘枫面前放下一壶茶,坐在对面叹口气:“这里既没有山也不靠水,村属范围内,也没有任何的矿产资源。想要搞蔬菜大棚,距离中心城市太远,道路条件也不好。

您来的时候,想必也亲身感受过那条土路,那样的道路环境,等到蔬菜运输过去,无论销售价格还是质量,都没有办法和郊区蔬菜媲美。

搞养殖业吧,这里土地生产的粮食,除了缴纳公粮的,也就是够人吃马用,再想养猪养鸡养鹅,实在是有点勉强。我也尝试过为这里招商引资,可是;;;;;;”

第709章 地方官

刘枫静静的听着黄路诉说着自己的苦恼。这是一个有追求的年轻人,刘枫忽然发现,以自己不到三十岁的年纪,在这些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面前,居然有一种“老了”的错觉。

两个年轻人在黄路的小屋聊了很久,直到村上有人来找黄路:“黄路,你们那些大学生都来了,在村委会,等着你呢!”

上午在村委会,课题组的成员和黄路几位大学生村干部继续座谈,这些人都是和黄路先后来到刘家楼乡的,每个人都怀揣着梦想,但是一年来的现实,让这帮年轻人变得沉闷了很多。

在刘枫看来,这反倒是好事,农村工作原本就是枯燥乏味的,没有踏踏实实的工作作风,就会把工作流于浮华,很难为当地老百姓做出真正的贡献。

这未尝不是一种人生的积累和磨砺,有了这一段人生体验,撑过来的,肯定会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这一点刘枫坚信不疑,以往的经验证明,必要的磨砺是年轻人迅速成才的捷径。

黄路这一年来,对刘家楼村做过细致的调研,谈话根本就不用看笔记本:“刘家楼村距离县城汤山县20。9公里,距离黄海省丰县23。6公里、胶东省单县32。7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