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部分 (第1/5页)
书。
奉天城内,一座欧式的别院的颇具古韵的书房内。有着一位头发花白的老者捏着张写满了字的信纸坐在椅子上久久不语。
而在老人对着则是站着一个年约四十左右带着眼镜的圆脸汉子,这汉子垂首而立模样颇为恭敬。
“思礼啊……你看看吧!这是阿晋留给咱们的信……”老人将手上的那张信纸交到了自己对面的那位男子的手上,那男子恭敬的将信纸接过仔细的看了起来。
便见得那张信纸上用着一手漂亮的小楷这样写着:
大父赐鉴:
孙晋跪禀之,我蔡氏诗书传家、忠孝为意不曾有不肖者,至今千年有余。今国家危难民族存亡,孙以男儿之身、军人之仪却退缩乎?!但求沙场裹尸耳!
国家养兵千日,便是用在此时!苏寇侵我,将士弟兄皆不畏死!却独孙安坐家中?!非男儿所为也!值此国家兴亡之秋,匹夫尚且有责,我为军人,怎能临阵退缩?尚望大父体谅时艰,善自颐养天年……于苏寇、侵我者,我必誓死抗争到底!此意已决!孙决计不退!
然,我第一军于哈城孤军奋斗,前途莫测,成功成仁之外,并无他途……有孙能死国,大人情也足慰……恳大人依时加衣强饭,即所以超拔顽儿灵魂也。
敬叩金安。
孙,蔡晋留。
看完了这封信,男子不由得深深的叹了口气。好一会儿都说不出话来,而那老者在椅子上沉默了良久后才无奈的对着这男子叹气道:“晋儿大了,便由他去吧!发电嘱咐他要多加小心……”
说着,老人潸然泪下竟低头哭了起来……
而此时,苏宗辙已经迁移到了沈阳的家人也收到了一封电报。
先在家中做主的,是苏宗辙的妻子。这位家中之主拿到了电报后却没有和子女老人多说什么,而是强颜欢笑的劝解了几句才回到房中默默的看着这封电报垂泪……
便见得电报上写着:
我今奉命随军至哈承担守备;原属本分;故我毫无牵挂。仅亲老家贫;妻少子幼……诸子长大成人;仍以当军人为父报仇;为国尽忠为宜。此战无论胜败若我亡故;留辽抑回皖自择之。家中能节俭;当可温饱……十余年戎马生涯;负你之处良多;今当诀别;感念至深。接读此信,亦勿悲亦勿痛,人生百年,终有一死,死得其所,正宜欢乐。匆匆谨祝珍重。
蔡晋的那封书信还好,给爷爷的还多少留些希望。而苏宗辙给妻子的则根本就是遗书了!
苏宗辙家中的老人现在都已经快七十岁了,这妻子哪里敢将这封书信交给老人啊?!她也知道,这是苏宗辙专门留给她的。是以,她将这封信瞒了下来并没有告诉老人和子女。
此时,张学良在自己的大帅府内捏着屠千军发给他的电报立在老虎厅门前久久不语。于凤至见状,心疼的走到了他的身边将一条外套给他披了上去。
张学良漠然的将手上的电报交给了于凤至,沉声道:“若是军子这次真出了什么事儿,我如何对得住三炮叔啊……”
于凤至接过那封电报,仔细的看了看。便见得上面这样写着:
六哥,见字如人。
弟此次出发战苏,不成功则成仁,成功则到老家相见,成仁则我弟兄到九泉再得相见。…;
卑军者便守土有责,尺地寸草,不得放弃;为我东北计、为我中华计,虽牺牲至一卒一弹,弟亦决不退缩!
然弟所忧心者唯弟之老父与我第一军之其余家属弟兄,若弟不幸却望兄长多于照拂。此外,无其余心事。弟叩谢之!
弟屠千军,于哈尔滨。
看完这封电报,于凤至的眼眶不由得有些发胀!这……这简直就是诀别电啊!军子这是怎么了?!当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