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 (第3/5页)

。”10世纪的一位作者这样称赞尸罗夫港。一系列资料表明,在波斯湾以及纵横中亚的商道上存在规模巨大的交易活动。不断增长的需求推动着当地陶瓷业的发展,消费者或许是那些买不起产自中国的上等瓷器的人群。于是,美索不达米亚和波斯湾的陶瓷工匠开始模仿进口的白瓷,用碱、锌甚至石英去仿制透明的、高质量的、看上去很像中国瓷器的器皿。在巴士拉和撒马拉(Samarra),人们发明出用钴制作“青花瓷”的工艺,几世纪后,这种瓷器不仅流行于远东,而且还成了近代早期中国瓷器的标志性风格。

在公元8世纪和9世纪,世界贸易的中心所在已毋庸置疑。当时一位访问阿拉伯帝国的中国旅行家对此地的繁华和富裕颇感震惊:“郛郭之内,里曛�校�恋厮���尬锊挥小K姆椒�#�蚧醴峒�唤跣逯楸矗��谑兴粒煌章砺柯猓�溆诮窒铩!�

人们的嗜好和娱乐趣味也在发生改变。作于公元10世纪的《皇冠之书》规定了统治者与司法官员之间正确的交往礼节,并建议贵族参加狩猎、击剑、下棋等类似的活动。这些做法都是直接借鉴萨珊人的观念,其影响之大可以从当时的室内装饰风格上得见,特别是以狩猎为主题的装饰品,在贵族私人宫殿中非常流行。

另外,富贵阶层的投资还掀起了一场有史以来最令人难忘的学术研究热潮。许多并非穆斯林的杰出学者被召集到巴格达皇宫中,或被吸引到遍布中亚地区的顶级学术中心,如布哈拉、梅尔夫、贡德沙普尔和加兹尼等城市,甚至扩展到伊斯兰在西班牙和埃及的领地。学者们在那里从事数学、哲学、物理、地理等一系列专业领域的研究。

大量的文献被汇集到一起,并从希腊文、波斯文和叙利亚文翻译成阿拉伯文。文献内容涵盖从马匹医药手册这样的兽医科学到古希腊哲学的各个领域。学者们如饥似渴地学习各方的知识,将其作为未来深入研究的基础。教育和求学成为一种文化时尚。像巴尔马克(Barmakid)这种在9世纪的巴格达颇具实力和影响力的大家族——原先巴克特里亚佛教世家的后裔——不遗余力地将各类重要的梵文作品译成阿拉伯文,甚至还开了一家造纸作坊,极大地推动了文献的传播。

还有布克提舒(Bu??tīs??ū?)家族——波斯帝国贡德沙普尔的基督教世家。这个家族的几代人都是知识分子,他们的医学著述汗牛充栋,其中甚至包括有关相思病的论述;同时他们还行医治病,有人甚至成为哈里发的御用医师。这一时期编著的医学文献成为后几个世纪伊斯兰医学发展的奠基之作。“那个得焦虑症的人脉象如何?”这是中世纪某埃及文献中的一道问答题,其答案是“微弱、无力、不齐”。该文献的作者说,这些内容在一本10世纪的百科全书中均有记载。

当时的《药典》列举了如何用柠檬香草、桃金娘籽、孜然芹和酒醋、芹菜籽和甘松配药的过程。另外还有人进行光学方面的研究:埃及一位名叫伊本?海赛姆(Ibn al…Haytham)的学者写出了一本有关光学的开山之作,他不仅提出人的视觉与大脑有关,还指出了知觉与知识之间的区别。

另有比鲁尼(Abū Ray?ān al…Bīrūnī),他提出世界围绕着太阳旋转,并沿着一根轴自转。还有像阿布?阿里?侯赛因?伊本?西纳(Abū?Alī ?usayn ibn Sīnā)这样的博学者——在西方以阿维森纳(Avicenna)的名字为人熟知——他的著作包括逻辑学、神学、数学、医学和哲学,每门学科的著述都充满了智慧、条理和真诚。他写道:“我读过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但并不理解其中的真谛……来回看了四十多遍都没有用,最后我都能背诵下来了。”这是一本“根本就没法读懂的书”,他后来这样说——这可能给现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