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部分 (第3/4页)

钢铁厂,在钢铁厂旗下的矿山大显身手。

当年的矿山,是在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思想的指导下,先生产后生活,干打磊建起来的,生产生活设备极其简陋,矿山管理处于原始状态,开掘、开采方式落后,地质工作如隔山摸猫,瞎子摸鱼,极具盲目性。李由足带着几个地质测量人员,从最基本的坑道道编录做起,不到一年功夫,把矿山地质地形图、底板等高线图、矿区矿层柱状图、地质结构图,搞得个一应俱全,清清白白,总厂、矿区的领导眉开眼笑,人见人夸。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李由足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他参加了汉语言文学自学考试,做到了学习生产两不误,每天晚上,当妻子和女儿睡觉之后,他却烧起火炉,挑灯夜读,直到凌晨两点,火炉灰尽火熄之后,方才上床睡觉。三百六十五个夜晚,无一例外。当他拿到由省自考办和龙城师范大学联合颁发的毕业证书和汉语言文学学士证明书的时候,他笑了,庆幸自己完成了通向梦想的第一步。

然而,正当他加足马力,准备向文学硕士、博士学位冲刺的时候,改革开放的大潮把他卷了进去。钢铁厂的转产改制,职工直选,把他推上了总经理的位置。从此,他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了。他在总经理任上,大刀阔斧地对“大锅饭”下了手,裁减冗员,开辟新路,在他的家乡建起了第一个灰渣砖厂,以后逐步发展,又陆续建成水泥厂、高强度石膏粉厂、轻质碳酸钙厂,实现了综合利用,使钢铁厂废渣污染的老大难问题得到了根治,提高了经济和社会效益。

第二七章、借东风

改革的浪潮不断地深入,李由足也随着深入的大潮把他送到了风口浪尖上,他成了时代的弄潮儿。

尽管他成了时代的弄潮儿,干上了当时最为时髦的职业,但是他的文学梦想始终没有泯灭。工作之余,继续钻研文化理论,时不时地向国内一些有影响力的杂志投稿,他的《孙子兵法与左传的文化关怀》、《孙子兵法与企业文化》、《灌输正义及其他》等文学学术论文和《新官渡之战》、《小篙撑大船》、《夕阳红胜火》等报告文学,以及《成功的起飞全靠一个“抓”字》、《建材企业的升级与换代》等企业管理论文,在国内多家省级以上杂志刊登发表。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触动产权的改革也紧锣密鼓的开展起来,李由足和他的团队成了他所在的企业的全新的领导机构,李由足的职务也从原来的总经理变成了董事长、总裁,原来的钢铁厂也更名为泰山建材集团总公司。通过十多年的苦斗打拼,泰山建材逐步发展成集建材、钢材生产和工商贸易为一体的综合企业。

财大气粗,泰山建材拽起来了,李由足还没有变,他照常在为他的企业运筹帷幄,他还在继续做着他的文学梦,他唯一的变化是发际白了一圈。

据史藉记载,赤壁之战前夕,周瑜已经做好了准备,要发动火攻一举烧毁曹军的战船,打败曹操。但周瑜忙中出错,竟然没有想到火攻对风向的要求很高,而隆冬时节长江中游一带多刮西北风没有东南风,如果就着西北风放火,曹军处于上风头,刚好烧了自己,根本烧不到曹军。周瑜想不出办法,一下子病倒了。诸葛亮当时在周瑜军中帮着出谋划策,他知道周瑜的病因,便给周瑜开了一个“药方”:“欲破曹军,须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让诸葛亮想办法“搞”来东风,诸葛亮当即答应:“可以借。”于是诸葛亮叫周瑜安排人建起一座七星坛,诸葛亮装模作样地上坛作法,要“借东风”。到了作战那天,果然东南风大起,周瑜乘机发动进攻,一举击攻了曹军。其实,诸葛亮是善于预测天气,他是通过天气预报知道这一天有东南风的,根本就不是“借”来的,可是无论史籍还是民间传说,或者小说《三国演义》都说这东风是诸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