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9部分 (第1/5页)

“也就是太平一段时间罢了。”

这个时候,高庄补充道:“海盗就像是韭菜,割了一茬又长一茬,没有那么容易消灭的。不过以后的海盗,声势没有那么浩大罢了。”

王观一怔,好奇道:“咦,听你这话的意思,好像是知道他说的是哪个大海盗。”

“对啊,高大哥你知道我说的是谁?”陶豆也有点迷惑,不过他已经决定了,不管高庄说得对不对,都要附和。

“在闽浙一带,能够召集百艘大船,而且敢与朝廷官兵直接火拼的大海盗极少。据我所知只有明末的郑氏海盗集团,以及清中期的海盗王蔡牵。”

明末郑家不用多说,那是以收复台湾的郑成功的老爹郑芝龙为首的海盗集团,从事海上贸易,尽收其利,也曾率领千艘武装船队,屡败明王朝官兵,后入仕任海疆将官,垄断海外贸易,控制各种海船万艘,可以称之为世界史上第一个船王。

就是依靠老爹遗留下来的家底,郑成功才能够占据台湾,与清廷斗争了几十年。可以说郑氏集团的诞生,那是明朝禁海两百多年才制造出来的产物,充满了偶然性和必然性,没有复制的可能性。

“占据台湾以后,郑家已经不是海盗了,而是一方势力,所以说陶兄弟口中的大海盗,肯定不是郑家的人。”高庄继续说道:“排除了郑家,那么只剩下海盗王蔡牵了。”

“蔡牵又是什么来头?”王观自然打听起来。

“就是闽省本地人。”高庄含糊道:“你也知道,由于工作需求,所以我比较留意这方面的事情。前些日子查资料的时候,才知道原来在清代乾隆末年,有个叫蔡牵的人,因为家境贫寒,幼丧父母,在乾隆五十九年的时候,又遇上了饥荒,干脆下海为盗寇。”

“他率众驰骋于闽、浙、粤海面,劫船越货,封锁航道,收出洋税。由于心狠手辣,敢打敢拼,他的势力发展很快,没几年工夫就已经成为东南海面上首屈一指的海盗集团。部众也发展到两三万人,大小海船两百多艘。”

说话之间,高庄也有几分感叹:“这人纵横海上十几年,先后打败了围剿他的清廷官兵,最后干脆举起反清复明的旗号,攻占了台湾一个县城,奉明为正朔,建元光明,祭告天地,自称镇海威武王……”(未完待续。。)

第989章 编故事!

ps: 10号,算是月中了,求月票支持啊。

“蔡牵自奉为王以后,他的部众也发展到极致,已经威胁到台湾安全了。”

高庄娓娓而谈:“如果只是普通的海盗集团,那么清朝廷再重视也有限度,但是蔡牵居然敢称王,而且还明目张胆的造反,自然超出了朝廷的容忍底限。听到消息之后,清廷立即调遣闽浙两省的水师予以征剿。”

“期间,经过了三四年的周旋,双方各有胜负。但是蔡牵部下毕竟只是海盗出身,打了几年之后,看到清廷势大,就萌生了退意,造成了分裂。再加上以一县之地,毕竟不可能抗衡两省官兵,蔡牵的势力越打越少,最终寡不敌众。”

说话之间,高庄也有几分嘘唏:“在最后一次被围剿的时候,由于船底漏水,无法逃脱。他不愿投降,就引炮把自己的座船炸沉,与妻小部众沉海而死。就是这样,蔡牵海盗集团就覆灭了,但是他的残存的部下,经过一番吞并之后,又形成新的海盗势力。”

“不过,新的海盗势力也变聪明了,不敢提什么反清复明的口号,直到清代晚期之后,看到朝廷势力衰弱,才重新变得猖獗起来。”

高庄摇了摇头,轻轻叹道:“说起来,明清的海盗,主要目的未必就是为了劫掠,而是为了走私。可惜当时走私的大多数是当地豪绅,以及水师官兵之类。看到有人抢生意,肯定是武力剿灭。本来不是海盗的,也硬先生被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