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 (第4/4页)

“嗬哦!嗬哦!”

“嗬哦!嗬哦!”

……

的确,革命样板戏最好演,也最难演,而革命样板戏最有看头,也最没有看头。正因如此,“大众”剧团在排演了部分革命样板戏片断之后,就不再继续排演,而当地人在天后宫看革命样板戏,其中一部分纯粹是前来凑热闹的,他们与其说是来看戏,倒不如说是来看人——看台上、台下所有年轻漂亮的异性。

革命样板戏给芙蓉人带来的不仅仅是热闹,它至少还给芙蓉人带来一种对古装戏特别是对京戏的怀念。正是出于这种怀念,许多人在天后宫观看革命样板戏,便常常情不自禁地提起古装戏特别是京戏中的种种表演细节,并每每拿它们与台上的表演作比,自然,这些人多数是老戏迷。这就发生了矛盾。于是,演出时,台下常常会见到这样的争论情景——许多人扎在一起,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意见各不相同,但最后似乎总有人一气走之,其他人则嘿嘿哈哈地笑。当然,一气走之的人多数是老戏迷。总之,对革命样板戏,大多数人持肯定意见,称赞有加,但少数人特别是那些老戏迷却不敢苟同,认为这是英雄戏,太硬,女的也像男的,一点也没有女人味,不如老京戏好看。

有件事值得一提:1971年,我所在的芙蓉中学高一班,也紧跟形势,排了革命样板戏《沙家浜》,大家曾到过岭底、雁芙(湖)、方江屿等许多地方演出,名气不小,可不知为什么,它竟没有就近在天后宫演过。这对天后宫来说,委实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但它恰恰说明,天后宫作为芙蓉地区的文化娱乐中心,其地位已经动摇甚或旁落了。

这也许是文化大革命在芙蓉所取得的一大成果吧。

天后宫演戏,人人爱看,但最快活的是三种人。

列为这个行列首位的,自然是像我一样的毛小子。每逢演戏,大家爱在宫里钻来钻去,不光看演出,还看演员化妆、换装,甚至跟踪演员,看他们溜出去上茅厕或吃东西。特别是我,爱画画,看过戏后,还在家认真地作画,墙上贴满了才子佳人和公侯将相的画像。

txt小说上传分享

天后宫(7)

其次是卖小吃的人。

夏令时节,宫里卖青草糊、卖十莲糊的生意最好,小摊前总是乱哄哄的挤满了人。卖者满面春风,一边像唱歌一般吆喝着,一边用小铜勺放在青瓷碗里来回击打,使之发出“叮叮叮叮”的清脆声响。这个行当,有两个人值得一提。他俩都家住天后宫附近。一个叫荣财,他身高不到米,当地人爱叫他“矮脚荣财”。他挑的担子,一头是青草糊,一头是十莲糊,每次进了戏场,他总是将它们合摆在一起,并铺上小桌板,摆出碗子、条匙、糖壶等家伙,使之变成一个摊。他手艺好,嘴巴甜,人面熟,生意做得很活络,有时,他一个晚上能卖出三趟(担)货。一个叫洪宝,他是一位传奇式人物,中等个子,快30岁了,却未娶媳妇。谁都说他功夫了得。传说,一次,他在树排底下卖十莲糊,突然,轰的一声,树排倒塌,只见他在底下双手往左右一拨,倒下的树便一分为二,哗啦啦向外倒去,结果,他和他的小摊子完好无损,只是那只装着糖浆的小铁皮壶,尖尖的嘴儿有一丁点被碰弯。洪宝名气大,有名人效应,他做起生意,顾客自然会买他的账。

冬令时节,天后宫里卖豆腐稀的生意最好,豆腐稀这东西又热又软,浇上糖浆,连喝带吞,嘴里热爽爽的,胸口会阵阵发烫,好味道,好舒服。卖豆腐稀,海口芳林老婆最有名气。她待人客气,大家都热情地称她为芳林嫂。她手艺高,制作出来的豆腐稀软而稠,尝起来滑爽、可口,谁都爱喝,而她卖五分钱一碗,碗头往往显得也很满。

天后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