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部分 (第4/5页)

易被看笑话。潘宝山花了半个小时,仔细阅记了一些重要信息,之后才动身。

从省委大院到瑞东晚报社大概半小时路程。十点多钟,潘宝山便来到了瑞东晚报社。

社长不在家,由单梁主接。

一切都是程序化,先是进行了一个简短的小座谈,对潘宝山的到来表示欢迎,然后便是实地察看各个办公楼层和部门。在陪同察看的途中,单梁大概介绍了晚报的采编情况。有关经营方面的业务,则有陪同的副社长讲解。

潘宝山边听边点头,还不时应上几句在行的话,也贴合省委宣传部领导的架派。当然,潘宝山的本意不是视察晚报工作,而是与单梁谈邵卓出的事。

切入点是晚报驻各地级市的记者站,潘宝山特意问起相关的运作情况,尔后自然就谈起了驻友同市记者站。

单梁了解情况,一下就猜到了潘宝山的意图,但他并不主动点出邵卓出。

潘宝山当然不会回避,很快就说到了邵卓出。“友同站驻站记者邵卓出,是个不错的新闻人,当初在松阳驻站的时候,围绕松阳市大局和重点工作,做了不少报道,都很好地抓住了新闻和宣传的契合点,效果非常好。”

“嗯,小邵的确是个不错的记者,驻站工作做得有声有色,还都比较圆满地完成了各项既定任务。”单梁说话不动声色,看不出真实的态度,“马上新一轮人员调整又要开始了,我们准备在驻站记者中提拔部分表现突出的人才放到站长的岗位,以便更好地开展各项业务工作。”

这话其实就是个缓兵之计,新一轮人员调整的时间不是马上,还早得很。潘宝山对单梁的话当然不会全信,但不管怎么说人家把话说到了,就不能妄断真假。

“哦,那很好。”潘宝山笑了笑,“对像邵记者那样的人才来说,应该是个很好的机会。”

“的确,小邵是很能抓机会的。”单梁跟着笑道,“有为者即有位嘛。”

“那肯定是,在单总的英明领导下,如果有为者无位,那可就是个讽刺喽。”潘宝山爽朗地笑了起来。

单梁笑容挂在脸上,只笑不答。笑完后,便转了话题,“潘部长,你是新上任的省委宣传部领导,刚好今天是个机会,中午端端酒杯,给你祝个贺,也算是《瑞东晚报》为你接风。”

“不用不用,单总你这是客气了。”潘宝山连连摆手,“时间还早,等会就回去,两步路的距离嘛。”

“那怎么能行,你这是瞧不起我们晚报了。”单梁笑道,“以后还盼望你多来指导工作呢。”

“单总你这话可真把我给架上去啊,要是没梯子下不来,我就给晾着了啊。”潘宝山呵呵一笑,“刚到新岗位,对相关业务还不熟悉,这次我可是抱着学习交流态度来的。”

“嚯,潘部长这就谦虚过火了,能到你这个位子的,那可都是千里挑一的人才。”单梁笑得一点都不谦虚,“怎么能向我们晚报来学习?那不是本末倒置了嘛。”

这话从某种角度上来讲,有一定的攻击性,潘宝山听得出来,不过他可不能接招,可有可无的事,接招便中标。不过也不能熟视无睹,多少也要有所反应。

“单总,思想不能太陈固啊,古语说三人行必有我师,那不是没有道理的。”潘宝山道,“即使不讲闻道有先后,那术业也是有专攻的嘛,像诸葛亮那样上通天文下晓地理,中间又洞察人心的旷世全能型人才能有几人?”

“呵呵,也是,而且就算是诸葛亮,也是要不断学习的。”单梁是察言观色的老手,刚才他只是想试探一下潘宝山的情商,根据情况看,潘宝山的情商很高,这是需要高度重视的。

单梁很清楚,混官场的,情商远比智商重要。

“好了单总,今天过来其实有些唐突,没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