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部分 (第3/5页)
又转向崔暹问道:“我不在京城的这几个月,太原公的表现如何?有没有结交大臣,暗蓄死士?”
“倒也没有,一如往日,没有什么异动。”
赵源一脸轻蔑道:“没有异动就好,他要是敢有什么不轨,我绝不轻饶了他。”
崔暹劝说道:“主公不必忧虑,以下官看来,太原公是成不了事的。”
“为何?”
“下官曾与二郎一起上朝,试着用手板敲打他后背。他不但不生气,反而用自己的犀角手板换了下官的竹手板去,拿着它揩拭玩弄,兴致勃勃,连天子问话都没听到。可见,二郎当真个痴人,不足为虑。”
赵源抚掌嗤笑道:“我早就说嘛,他是就是个傻子,我何必跟个傻子一般见识。刚才的话,纯粹是戏言,季伦不必当真。”
三人饮酒至深夜,直到三更鼓敲过,两人告辞,这次小小的聚会才宣告结束。
送走他们之后,赵源站在廊檐下,抬头看了看头顶的夜空。此时天上阴云密布,已经不见了月亮。晚风一阵紧似一阵,带来明显的潮湿和凉意。看来,是要下雨了。
侯景叛乱,宇文泰和萧衍的虎视眈眈,皇宫里不肯安分的皇帝,后院里暗藏祸心的弟弟,晋阳城里心机深沉的母亲,朝中对他阳奉阴违的鲜卑亲贵,元氏宗亲……那遮天蔽月的乌云背后,究竟藏了多少双阴冷的眼睛?也许,他真的成为孤家寡人了。
凉风阵阵,不胜寒冷,他下意识地紧了紧衣衫,用只有他自己才听得到的声音,低低说道:“云儿,你暂且忍耐,等我。九重宫阙,至高宝座,只有你能在我身边。和我一起,坐拥天下。”
……
五月,赵源返回晋阳之后,开始重新部署战略,令司空韩轨率部向颍川进逼。很快,将侯景包围在了颍川城中。侯景非常恐惧,连忙把东荆(今河南省唐河县)、北兖(今江苏省盱眙)、鲁阳、长社四座城池割让给了西魏,借此请求西魏派兵援救。
宇文泰举棋不定,于是召集众臣商议。有人认为,侯景精于征战,狡诈多谋,不可轻易派兵支援,应先给予高官厚禄,看看他接下来的动向再说。然而荆州刺史,大将王思政则出言反对,“天赐良机,若不乘势进取,只怕日后追悔莫及。”
宇文泰同意了王思政的意见,派他领兵一万向河南进发。封侯景为大将军兼尚书令,另遣太尉李弼和开府仪同三司赵贵率领一万人马赶赴颍川。
六月初三,为了配合侯景,萧衍以鄱阳王萧范为征北将军,命令其都督汉江以北的各项军事,首先的目标是进攻西魏荆州府穰城。
这时候,正在包围颍川的韩轨听说西魏两名大将李弼、赵贵等人率部前来,于六月初四带兵撤退,回到邺城。
外部压力一旦消除,内部矛盾自然就要浮出水面了。没几天,侯景就和西魏来的李弼发生了明争暗斗,险些造成兵变。一怒之下,李弼索性不再帮助侯景,带领军队直接回了长安。侯景生怕宇文泰问罪于他,只得主动将颍川城让给了王思政,自己领兵退到了悬瓠,借机和梁兵靠拢,以作两手准备。接着,他再次向宇文泰请求援兵。
起初宇文泰打算派兵继续支援,但是很快有人出言提醒,叫宇文泰小心侯景居心叵测。为了试探侯景,他召侯景到长安接受封爵,调虎离山,以便趁机夺其兵权。王思政也毫不客气,派出各部军队,分别占据了侯景所管辖的七个州,十二个镇。
侯景狡猾得很,一眼就识破了西魏的阴谋,索性撕破脸皮,写信给宇文泰说,“我耻于和赵源像大雁一样同行,又怎能和老弟你比肩?”
宇文泰一气之下,立即派人传令将以前派出去的各路援军全部召回。如此一来,侯景只好死心塌地地投降了梁朝。
六月十二日。眼看着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