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部分 (第4/5页)

释放的空间,不再拘泥于他们在先贤学问上的理解跟探索。

“实践是检验一切真理的唯一标准,无论你们说出什么样儿的宏学理论,我都尊重,想要实验,我都给你们提供资金、物品。正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翘楚。’每一个人都不可能博学多才,只希望你们精于你们喜欢的一道,在这一途上走出你们大胆探索的一条路径来。先贤为我们提供了基础,为我们开创了一条路径,但如果我们走到头是一片荆棘又该如何?我们回头吗?不!我需要的是你们继续走下去,开创出自己的路来给后人走。”李弘凝视着所有人,郑重的说道。

“谨遵太子殿下旨意。”众学子再次同声说道。

李弘把崇文馆里的五百人分成了十个班,并没有像上一世那般分出科目,而是一同在一起当成了大锅烩,他想看看,如此参杂,到底最后能出现什么样儿的结果。

何况,现在的师资力量,也不允许他作出分科的决策来,也只能够按照现在的即行方针,解放他们的思维,让他们更多的敢于去探索,不去畏缩前人留下的成果。

一个班五十人,同年的为两班一百人,十个班按照天干地支的十天干来分班,甲乙丙丁戊,等学子升到了乙班,也就是现在宇文融他们这一班后,会有大量的实践机会,让他们展示所学的一切。

等到了甲班,则需要他们写出一篇自己思想的文章,李弘则会根据这些,来筛选自己需要的人才,剩余的可以安置在太乙城,也可以自己选择科考,甚至也可以推荐给其他人等。

拼音、标点符号、简单的数学、物理等学科,他们则是第一批已经完全掌握的人。以宇文融、梁孝仁两人为首,对于物理以及数学就展现出了狂热的兴趣。

宇文融的爷爷宇文恺,可是长安城的策划者以及运河的设计者,隋唐大运河运用了大量的,在这个时代先进的数学方法。

因此,这两个人在这方面像是有遗传般,对这些展现出了极其大的兴趣跟天赋。

王勃、杨炯现在跟着上官仪,在为汉字作注上,也展现出了惊人的天赋,这也归功于他们当初,读了很多的圣贤书这个基础。

不知不觉,李弘在崇文馆晃荡到了中午,在与上官仪等先生一同用餐后,便回到了东宫。

任劳任怨此时已经在等候,两人相较于前几年的土包子形象,已经有了天差地别。

相同相貌的两个人,看起来精气十足,脸色红润,浑身充满了精气神。

此刻,他们已经是太乙城禁区里的精英,在禁区里面享有着很高的威望。

刚刚一坐下,还没来得及问话,花孟突然就火急火燎的跑了进来,一脸的惊慌失措。

李弘脸色一冷,沉声问道:“何事?”

“太子殿下,许圉(yu念三声)师被刑部禁押起来了。”花孟擦了下额头的汗说道。

李弘紧紧皱着眉头,许圉师是东宫的太子詹事,按照唐三省六部制来看待,太子詹事一职就像是尚书省的职能部门,如今却被刑部禁押。

“可知因为何事?”李弘问道。

“回太子殿下,据说是因为许詹事之子许自然猎射杀人,而许詹事知晓此事,隐而不报,不想被御史知晓,如今被刑部禁押听审。”花孟不敢抬头。

从今天清晨起,太子爷就没有一件让人值得高兴的事情,兰陵公主给太子爷出得难题还没来得及过问,这又来了一道难题。

“下去吧,我知晓了。”李弘活动着脖子,神情有些不在乎的说道。

“这到底是谁呢?接连给自己出难题,到底为的是什么呢?”李弘喃喃不断的念叨着。

李弘如果这个时候提审李义府的话,自然就会得到想要的准确答案,可惜现在李义府被他下了大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