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第3/5页)

吸了一口,又放进我嘴里。轻烟飘渺了一会儿,她忽然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什么名字,我的大脑好一阵停顿。是啊,我叫什么名字?我的名字好像有几个月没跟我发生联系了。来海门已经三个月,我每天在街头飘来飘去,却几乎忘记自己的名字,好像有一段时间没人用它了。小叔原本答应让我进他的东润公司,做销售经理。结果他没有能力摆平其他的股东,只好对我说对不起。全然不顾我从几千里外投奔他,在海门没有其他亲人和朋友。无所事事的在他家住了几天,小婶经常丢脸色给我看,让我不得不搬出来,租住在10几平米的小屋里。幸好我来时带了一些钱,就花了几千元买了一部二手的大发面包车,每天在海门街头转悠,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以及经济状况,想找点适合自己的事做。身边的女孩今夜在街边的公交亭里躲雨,看她婷婷动人,楚楚可怜,我本就闲着没事,上前搭讪问她可不可以载她一程,没想到她竟然上了车。一路上我们聊得高兴,彼此感觉还不错,半推半就之间上了床。

现在终于有时间可以互相认识认识了。

“我叫袁波,袁世凯的袁,波浪的波。”

“李延,李世民的李,延安的延。”

我的眼睛已经适应了房间的黑暗,第一次这么充分的认识女孩,她一幅南方女孩的稍稍有点黑的面孔,脸盘小巧,耐看,却也不算漂亮。李延不到一米六的个子,身材苗条,不像家乡的女子,五大三粗,对于来自北方的我,李延细腰盈盈一握,充满了诱惑。

激|情过后,抚摸着李延青春气息浓厚的滑腻的肌肤,几个月来的阴郁,顿时一扫而光。

公元1998年7月9日,李延像一股清风飘进我的生活里,让这个没有什么特殊意义的日子铭刻到我的脑海中。她是来自海门邻近城市德宁,向往海门这个听起来很繁华的特区城市,来这做一个可以归类为民工的漂泊一族。像我一样,租住了一间10平米的小屋,对海门充满了幻想,期待从这里赚取大量的金钱和爱情。其实美好的幻想不过是人们自己脑海中吹大的肥皂泡,等到肥皂泡破掉的时候,才是真正认识生活的时候。

李延只有二十三岁,整整小我十岁,却比我早来海门三年,做了一家外贸公司的文员,底层的白领,也算是这个移民城市的老成员了。在这个漂泊的夜晚,李延在雨中久等公交车不至,想到回到租住的小屋也是一个人,心中茫然,正被凄零孤单的感觉淹没。

“你知道吗,当时我发誓只要出现一个男人跟我搭讪,不论是谁我都会跟他走的。”

幸运的是我出现了,年纪不大,样子还算英俊,足以让李延接受到可以履行誓言的程度。都市的爱情就这样在瞬间发生了,令来自小城的我目不暇接,感叹着自己落伍于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多年后我偶尔还能想起李延时,甚至怀疑事情本身就是一场梦,是我的记忆不好,把它混淆成了真实。

我跟李延便开始了那段还算甜蜜的的日子。每天送李延上班,接她下班,买菜做饭,然后上床。生活用我有限的积蓄和她微薄的薪水平淡的过着,分不清一天和另一天的差别,无聊但还是要过下去。我们只是同在异乡的异客,不是彼此爱得死去活来的恋人,是彼此不讨厌的两颗浮萍,需要依靠在一起,给百无聊赖的心灵取取暖。我们纠缠在一起,*是解决苦闷的方式,但更令人苦闷的是做完后那没着没落的感觉。

但日子总要有变化的,虽然没有人能够预测变化的好和坏。就像李延随意的进入我的生活本身就是一种变化一样,变化随意的就来了。

“我有一个亲戚在野田公司人事部门工作,他们公司要招聘销售经理,你有没有意思试一下?”

于是我现在就站在这个打着领带、头发梳得一丝不苟的李延的亲戚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