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部分 (第3/4页)

只不过用来对付早已经过千锤百炼、淬炼成钢的蒲英,还是欠了点火候。

但是。蒲英心里依然很悲哀。

因为她从来没有想到,自己在特种部队的战俘训练中学到的反刑讯技巧,第一次实战竟然是用在了自己人的身上。

这样的心灵折磨,让她既痛苦又迷茫,对自己一直坚守的理想和信仰。都发生了动摇。

只不过因为不能接受那种侮辱人格的指控,她才坚持着抗争,没有妥协。

某一天的深夜,蒲英饿得饥火难耐、辗转反侧,无意中摸到了枕头下面放着的那本冯垚送的书。

既然睡不着觉,她索性打开灯,抱着书看了起来。

这回,再看到扉页上的那几句话时,蒲英终于想起了它的出处!

那是中国*的早期领导人——瞿秋白烈士,在临刑前饮断头酒到一半时,随口吟诵的句子。

“人之公余,为小快乐;夜间安眠,为大快乐;辞世长逝,为真快乐。”

吟罢酒毕,瞿秋白缓步走出亭子,手执香烟,神色自若,沿途低唱着《国际歌》和《红军歌》。

到达刑场之后,他自行找了块空地,盘足坐下,微笑说道“此地甚好”,示意行刑者正面开枪,从容就义。

这个故事,是冯垚讲给蒲英听的。她也因此知道了,瞿秋白是冯垚最崇敬的文人和革命者。

在《大江东去》这本书里,冯垚曾经详细列举了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开始长征后,留在苏区的军队和地方干部中出现大量叛徒变节者的情况。可以说那是继大革命失败后,*党史和军史上第二个叛徒辈出的时期。

不过,他也重点介绍了好几位被俘后坚决不投降而英勇就义的烈士,瞿秋白就是他着墨最多的人物。

可是当年,蒲英在读到这一段时,也说出了自己和很多人都有的、对瞿秋白的不同看法。

这位*的早期领导人,虽然在行为上没有变节,但是他在狱中写下的《多余的话》一文,却暴露出了他软弱和消沉的一面。甚至在动乱的年代,有人牵强附会、曲解文意,将瞿秋白打成了“叛徒”。

蒲英虽然承认瞿秋白不是叛徒,但她对他在文中流露出的迷茫和怀疑,还是有些看不起。因为她更崇拜那些始终无比坚定,临刑前怒斥敌人、大义凛然的革命者。

冯垚却不这么认为。

为了让蒲英能更好地理解瞿秋白的情操境界,冯垚介绍电影《秋之白华》给她看。

那是一部为了迎合现代年轻人口味而拍摄的红色偶像剧,主要是从杨之华的角度来叙述她和瞿秋白的爱情故事。

电影画面唯美,演员外形养眼,演技自然清新。

蒲英那时还是个小女生,把它当爱情剧,津津有味地看完了。

看后的观感就是——瞿秋白真是个好情人,秋白和之华的爱情也很美好。

冯垚听了不禁大摇其头,女孩子头脑里就只有言情。

他叹着气,一条一条地给蒲英剖析着——电影中对瞿秋白的性格是怎样刻画的。那些事件又反映了主人公什么样的思想境界……

其实,蒲英是和他开玩笑的。

电影虽然不是真实的人生,但她也由此了解了瞿秋白的人生轨迹和性格特点,特别是在那个残酷的年代里他在党内斗争中的无力和疲惫感。

此刻,蒲英回忆着和冯垚在观影后的那些讨论,当时依然懵懂的理解,现在因为境遇的相似,渐渐对瞿秋白的文章起了共鸣,可以说是感同身受。

再重新翻看书中冯垚关于瞿秋白和那段历史的描述,蒲英终于明白了冯垚想传达给自己的意思——光明磊落的灵魂。不应害怕接受历史的审判!公道自在人间!

另外。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