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部分 (第2/2页)
经常是非打即骂,使我渐渐地失去了对亲情的信任。我不相信亲情,我不相信任何人,可是我们的法官,还有那位伟大的母亲,让我真正地懂了什么叫“爱”。我愿接受法律的一切制裁,我认罪伏法。如果法律这次能给我一次机会,我一定好好改造,争取能够早日回归社会,争取早日回家给您尽孝道,是我让您失去了儿子,我一定用我的余生去为您尽一个儿子的孝道。妈妈,我错了,请允许我再一次这样称呼您。妈妈,在我今后的人生路上,将以您为榜样,用宽厚的胸怀对待社会,对待周围的每一个人。”
第十五章:死者亲娘当庭高喊刀下留人(9)
宣判之后,宋晓明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他强调说,以前他认为世间没有亲情,是梁建红让他感觉到亲情的存在。因为从小经常挨父亲的打,对宋晓明的性格影响巨大,宋晓明常常怀疑自己是不是父母亲生的,除了感觉世界上没有亲情之外,宋晓明变得越来越叛逆和自私。而马跃母亲的求情,让宋晓明知道什么叫宽容,什么叫亲情,也让宋晓明觉得世界上没有什么是不可以原谅的,他现在已经原谅自己的生母了。
而记者询问梁建红为什么要替宋晓明求情时,梁建红说:“现在儿子没了,媳妇没了,孙子也没了。我也很伤心,但枪毙他又有什么用?他顶命我儿子也活不过来了。我对他也有仇有恨,但毕竟他年轻,救他当行好了吧。给多少钱我儿子也活不了。他们家的情况连我都不如,能赔什么钱?”
当记者最后问到能否接受宋晓明出狱后伺候梁建红时,梁建红说:“我也不想要他这个儿子,我看见他就会想起我死去的儿子,就让我伤心,也让我恨他。我不求他回报,希望他出狱后重新做人,对社会多做些贡献。”
梁建红的朴素言语和行动,让我们有一种莫名的感动。梁建红虽只是一名普通农家妇女,却向世人昭示了她的淳朴与善良、坚韧与刚毅、宽厚与博爱,也让我们亲身感受了其崇高、博大的人格情操和豁达的胸襟。在我们对这位普通女性所遭遇的人生之大不幸深表同情的同时,更对其以德报怨、深明大义之举心生崇敬。
以德报怨是人生的一种很高的境界。而要做到以德报怨,必须有一颗宽容的心。善良作为人们最美好的品质永远闪耀着人性的光辉!一个与人为善的人,总是会受到人们的称赞和尊重。
“锱铢必较,睚眦必报”是被害人家属非理性的表现。在现实生活中,法官在考虑被告人刑罚的时候,往往非常关注被害人及其家属的态度和要求,但被害人家属往往都抱着“不蒸馒头争口气”的心态,哪怕一分钱都没有要到,只要被告人能被处死刑他们也都心甘情愿。可是,被告人固然死了,被害人除了怒气得到释放以外,还能得到什么呢?释放心中的怒气真的那么重要吗?自己的亲人失去了,难道别人的亲人也要跟着失去,自己的心里才能得到平衡?
俗话说冤家宜解不宜结。像梁建红那样,以宽广博大的胸怀去包容化解怨恨,以德报怨,崇高的心灵不仅受人敬仰,所散发的人格光辉让人迷途知返,也让自己的人生充满阳光,让这个世界因此更美丽。
梁建红的义举闪现出的人性光辉、迸发出的人格力量,不仅会使在场的人感同身受,也必将会使许多的社会公众深有感触。惟其如此,中华之美德方能传承,社会之和谐方可实现。
假如每个被害人的家属能够抑制内心非理性的冲动,假如每个被害人的家属都能够像梁建红那样为被告人求情,假如每个中国人都具有对生命的关怀和对亲情的关注,那么,我们的社会会像韦唯所唱的那首歌那样:只要人人都充满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