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部分 (第1/5页)

赫马尔没有料到,必胜的局面,竟然如此迅速地逆转了。他知道大势已去,带头逃走了。

当年,唐军在草原上使用这一战术击败过西突厥人,薛仁贵对此很感兴趣,曾经进行过仔细研究。

薛仁贵是战术大师,他在两军对阵的情况下,竟然对阿拉伯骑兵布下了口袋阵,只是口袋的末端未扎口,利用阿拉伯溃军冲乱了自己的中军。

这一经典战列,成为了军事学院的教学案例。

太极殿,李的办公室。

尉迟恭终于带来了好消息,他说道:“皇上,薛仁贵送来的战报!

他率领唐军和波斯联军,在波斯拉赫玛城击败了阿拉伯人,歼敌8万余人。阿拉伯人已经退出了波斯安大略省。”

李看完了详细战报,笑着说道:“这是关键性的一战,此战过后,可保波斯数年和平。

现在,可以专心对付吐蕃人了。”

吐蕃前线。

当初,为了配合国内演戏,吐蕃前线的唐军停止了攻势,并且在局部地区进行了退却。松赞干布松了一口气。

然而,很快松赞干布就高兴不起来了。

侯君集退过了怒江之后,在怒江西岸建立了一个桥头堡。唐军运来了大批建筑物资,修建了一处坚固的城堡,背后修建了一座铁索桥。

唐军随时可以向吐蕃人进行出击,吐蕃人却对怒江东岸的唐军构不成威胁。

侯君集按照李的指示,派部队在怒江西岸展开,分区清剿吐蕃残余武装力量。

苏定方的大军控制了昆仑山和祁连山之间的盆地,在昆仑山北麓修雕筑堡,不再前进,他的做法和侯君集一样,也在控制区域内展开了军队,清剿吐蕃残余武装力量。

李靖所要做的,是李提出的今后开疆拓土的新战略。

第四八百十八章 三等国民论

吐蕃和大唐以前征服过的国家相比,国力不是最强大的,高句丽、倭奴、东突厥、西突厥和薛延陀的人口和财力都超过了吐蕃。

然而,吐蕃却是最难征服的。

吐蕃有三大特点:

其一,地利优势。

吐蕃地处高原,气候条件差,中原的军队很难适应。高山险峻,江河纵横,道路交通条件更差,对于依赖后勤保障的唐军我们很大的困难。

其二,政治体制。

吐蕃和唐朝一样,实行的是中央集权制度,松赞干布又有这个人的强大影响力,国家整体的团结度高,对于战争的支持度很高。

其三,宗教影响力。

吐蕃信奉藏传佛教,吐蕃民众受其控制,有着为宗教献身的精神,民众悍不畏死,战斗意志强悍。

吐蕃还是奴隶制国家,奴隶在思想上从属性很强。

唐军在战斗中,遇到的吐蕃人,作战勇敢,几乎就没有投降的。

因此,唐军每次作战,不管敌人多少,遭遇的都是苦战。唐军损失严重。

在这种情况下,唐军即使打下了拉萨城,甚至消灭了吐蕃的统治集团,也很难实现对西藏的控制。

李考虑再三,决定采取分化瓦解的新政策。

第一步,在军事上暂停进攻,在保持对吐蕃强大军事压力的情况下,巩固现有占领地区。

集中重兵,在占领区内反复清剿,彻底摧毁所有的武装抵抗。

第二步,建立健全政权机构。

从内地抽调大批官吏,已晋升官职级别的方式,派往吐蕃,建立各级政府机构,并配以相应的武装力量,强化对占领区域的管理。

第三步,在占领区内,按照均田制的标准实行土改。

保留了奴隶主部分的政治上特权,解放了全部奴隶,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