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 (第2/4页)
了让她看他烹茶不成?
“今日在宫中遇见了今上,看那神色,似有烦心之事。”如怡见静影为铭王更了衣,便上前为铭王系腰带。平日梳洗沐浴更衣之事皆由静影沉璧二人服侍,如怡有时虽也服侍,却是极少。铭王挥了挥手,下人们便停了手中动作退到了屋外。
“大延已派使臣进京,商议纳贡之事。”铭王看着如怡手上动作娴熟,慢慢说道,“朝中大臣为是否将攻下的三十七座城池归还大延意见不一。有朝臣启奏,既是那大延有心议和,我大历归还他国城池也不是不可,到时让其每年多纳些贡便是,况那三十七座城池,当地民风彪悍,怕是不好管治。
反对之人则道我大历一向睦邻友邦,七百年来何曾受过如此挑衅。大延狼子野心,欺人太甚,背信弃义,我朝如今正势如破竹,粮饷充足,未继续攻打灭了他国,愿受其降已是仁至义尽。”大历至今上已传了十七位君主,崇明皇帝乃大历第十一位皇帝,年少外游至大延时遇险,幸得大延太子救其命,至崇明皇帝登位,大延太子来贺,二人方知对方身份。时大延势弱,崇明皇帝当着朝臣来使许诺:日后我大历与大延睦邻友邦,不取大延一城一池。大延太子曰:同也!此事只载于《天子言行录》,却未立书信和约为证。古人重信,君子尤甚。两国竟是靠着两位国君口头一诺安享了一百多年的和平。 ”
“今上烦忧却不在此,你可知主张归还城池者是谁?乃左相崔昭。左相乃今上儿时少傅,先皇未下立太子诏前,今上屡遭毒害,六岁那年元宵节,宫里众人忙碌,到处一派喜气,突有刺客拔剑欲置今上于死地,众人皆未防备。当时今上身边只有崔昭与一名侍卫,奈何刺客三人武功实在了得,情急之下崔昭为今上挡了两刀。事后今上对其更是感念,许了其荣华富贵,后来还册封其女为妃,便是如今的崔贵妃。今日左相在殿上为大延周旋,所说理由本就牵强,朝臣中附和者竟也近半,却不知今上手中早已有其通敌之证据。今上大怒,当堂将他与一众党羽拿了下来。”
如怡听了唏嘘,左相一职在官员中可谓是一人之上万人之下,崔荣在此位上十几年,朝中根基甚深,拉帮结派定是必然,人于高位久了,有时容易生出那非分之想。如那木偶人般,忘了自己能在戏台上欢畅演绎人生全乃幕后提线人之故,竟妄想挣脱那线的牵制。在这时代,从来官场上无论如何争斗,除了皇家子弟,异性之人是无论如何都不敢谋权篡位取而代之的,便是最有野心之人往往也只是架空皇上权力把持朝政而已,改朝换代自个当皇帝却是万万不敢的,只因他们认为只有皇家之人方是真龙天子,至于这龙是睡着的还是醒着的,那又另当别论了。这左相为人素有口碑,他一生最大的抱负便是能在有生之年为大历一统这天下,奈何今上在此事上并无多大志趣,他才会铤而走险意图通过与大延联手来夺得这朝堂上的主事权。
第 29 章 。。。
“如今都快到用膳的时辰了,怎么又过来了,既是如此便在这吃吧。”铭王太妃看着铭王夫妻二人,笑着道,命人将他们的饭摆在了她的屋里。
“才听太医说母妃今日午后身上不适,是媳妇的疏忽,竟未曾察觉。”如怡道。
“不过是些疲乏罢了。我素日懒于走动,自前几年的那场大病险些要了我的命后,每年这个时候便常感疲乏,药郎中也说了,不碍事的。”太妃不在意地道。如怡听她说来,才记起自己及笄那年年末铭王曾向自己讨要紫芝说是家中母亲病危需要药引。成亲后却一点不见铭王太妃有何病弱之兆,故也一直未曾问起。
“既是如此,不如就让初云、流水二人回您屋里伺候吧,如此儿子也好安心些。”铭王道。
铭王太妃听了知晓铭王这是要把人给她遣回来,这二人本是要给铭王做妾的,想着如今二人仍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