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部分 (第3/5页)

决之法。

我知王爷近日心忧重渊之危,恐怕无暇分神顾及其他,便未敢召你入宫,共同商议此事。而今日既然提起,我确是想听一听,王爷对此可有何真知灼见?”

浩星明睿倒也不再客气,当即便侃侃而言道:“宫内的侍卫亲军与戍卫京城的禁军,分别由朱墨和宋青锋统领,自是毫无问题。而目前真正令人担忧的,乃是驻守于四境的各路边军。

这其中,南岭军由忠于朝廷的魏将军统帅,而且与我大裕南境相邻的,只有两个弱小的附属国,彼此间从未出现过大的边境纠纷,当可令人放心。

北境军仍是由庆王爷代管,实则是由方胜将军统帅,也并无太大问题。只不过,众所周知,北戎国主宇文罡对我大裕觊觎已久,随时都可能再次发动新的南侵。

为了防患于未然,我建议陛下从庆王爷手中收回北境兵权,交由靖远侯宋行野接掌北境军务。”

冷衣清一听,登时面露犹豫之色,道:“可是宋侯爷年事已高,恐怕不宜于长期驻守北境。”

“确是如此。”

浩星明睿不禁无奈地叹了一口气,“故而我方才所说的,也只是万不得已之下的临时之计。

据我推测,一旦北戎阴太后攻占重渊的计划成功,接下来,她的目标自然就是大裕。

而若是阴太后在重渊受挫,戎帝宇文罡必定会借此反击,夺取兵权,然后马上兴兵南侵。

所以说,最早是今冬,最迟是明春,大裕与北戎之间,必有一战。

为了早做应对,以便有备无患,陛下可以让熟知北境防务的宋侯爷先去一趟永州,整顿军备,巡视边防。

而一旦北戎铁骑南下,最终还是要派禁军大统领宋青锋,去打这场异常艰难的北境之战。”

冷衣清沉吟了片刻,终是点了点头,道:“看来也只能先这般决定了。眼下大裕实是太过缺乏可以独当一面的领兵之将。

数月前的那场兵变,济王虽然未能得逞,大裕的兵力也未受到太大伤损,但在将领方面,却是出现了太多的空缺。”

“是啊,有兵无将,相当于群龙无首,真正打起仗来,便很难会有胜算!”

浩星明睿不禁叹息了一声,“这也正是我接下来要与陛下谈到的问题。如今在这边境四军之中,最令人不放心的,便是西路军。

原西路军主帅邢成彪,已在数月前的那场兵变中被杀。当时追随他参与谋反的各级西路军将领,竟达数十人之多。

济王之乱被平定以后,整个西路军,可以说是遭到了一次彻底的清洗。

长久以来,大裕一直是重文轻武。朝廷对于武将的铨选与提拔本就极之疏慢,以至于我朝具备统军能力的将领已如凤毛麟角一般,少之又少。

故而直到今日,西路军中尚未能补齐所有的将领空缺。长此以往,下面的兵士缺乏督导,自然会愈加懈怠,以致军备松弛。”

冷衣清随即接过话来,道:“好在当初由你举荐,如今已然确定了由定亲王为西路军主帅。定亲王一向军功卓著,且又领军有方。有他坐镇西路军,应该立时便可以起到稳定军心之效!”

“但陛下可曾想过,若是重渊情势危殆,定亲王必是会前去救援。而他一走,西路军难免又会变成群龙无首。”

“这”

被浩星明睿这般一问,冷衣清不禁怔在了那里。

他这位皇帝陛下在处理政事上,确是英明睿智,思虑周全。可偏偏就在军务方面,总是令人有一种力有不逮的感觉。

不过好在此时,他最可倚重的浩星明睿还没有走,这位皇帝陛下便也毫不客气地向其讨教起来。

“不知王爷你可是已经想出了更好的应对之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