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第4/5页)

楔子(2)

台湾人其实更像一种诱导剂,诱发了我身上巨大的潜能……

台湾人迷恋的是赚钱,我跟台湾人不同,我更迷恋于这个产物的创造过程……

小的时候,在海边,看着海水在阳光的晒照中,结成晶莹的颗粒,像水晶一样晶莹剔透……我弄不懂海水为什么就变成了白色的好看的粒子,有很长一段时间,我常常一个人站在海边上想搞明白由水变成颗粒的那个过程……

我想我后来之所以热衷于研究美国的药典,并把那些药典里的反应式加以改进使之生成我想要的东西,不能不说是儿时的一些谜、以及梦想的一种继续……

当我醒来的时候,我竟清晰地看见这些话就像黑纸白字,刻在了梦的纸页间。而我不知什么时候才能抓到刘招华,所以我把这些文字写进了那时我正在创作的一部小说《大毒枭》里……

在那部小说的结尾,我借叫林生的那个大毒枭对另一个大毒枭阿明之假想,表达了我对刘招华运命的最后之假想

〃而阿明在哪里呢?

阿明一定在惊飞中,可是,于阿明来讲,这个世界上的任何一棵树一个树枝都充满着不安全,以我的心度阿明的心,他可能选择离老家最近的树窝躲着藏着,因为他很可能以为最危险的地方最安全!可是,我相信在阿明的头上有一个天网,所以阿明躲到哪里也是无济的……〃

我的意愿里,文中虚构的阿明原型应是刘招华。

我写这段文字的时间恰是2005年春节过后,现在我已知,它们竟然跟刘招华最后的真实的运命是一种事实上的吻合!

而更为机巧的是,林生的原型就是在四十岁生日的日子被抓的。当我写完那部小说的时候,我对照着刘招华的那个通缉令跟我先生说,刘招华今年刚好四十岁,四十岁,会不会也是刘招华的最终的宿命?通缉令上显示的刘招华的生日是1965年3月5日,倘若刘招华正好是在他四十岁生日的这一天被抓,那可就真成为罕见的人生命运之奇迹!

当我在第一时间得知刘招华竟真的是在3月5日的凌晨被抓时,我对〃上苍〃和〃命运〃和〃冥冥之中〃这些字眼一下子心存了敬畏!

我一遍又一遍地追问抓捕刘招华的现场指挥福建省禁毒总队总队长傅是杰:你们是不是故意选择刘招华生日的这一天动手?3月5日是警方抓捕的一场刻意吧?

傅是杰笑言,抓捕刘招华,哪里会有你说的那样一份从容、放松和坦然!抓捕前的那些日子,大家都没有日子的概念了,而是分分秒秒的一种计较,动手的时间定早了怕惊了刘招华:因为没有人面见过住进街尾27号的可疑男子,所以也就无从确切地判断屋里的人是不是刘招华!倘若屋里的可疑男人只是刘招华给警方布下的一个饵呢?他制造了一场假象,找两个人装份成他和他的马仔住进那房子,而他秘密地住进了另一处,倘若动手冲击了这房子,就可能永远地打草惊蛇,刘招华要是再度逃离,警方再想将其纳进视线便又是难上加难了,最起码是不知要再费怎样的周折……

而动手的时间定晚了,就可能错过了抓捕刘招华的最佳时机……事实上,刘招华的确是想在晚一两天便离开最后的这个藏身地,偷渡到菲律宾去了……

所以,3月5日纯属一场巧合!

而世间竟有这般的巧合!

这巧合充满玄机!

那么,刘招华有没有预感到这一天恰是他自己的一场宿命?

我心存了太多太多的疑问,而刘招华的手里握着我心存的所有疑问的谜底,我要见到刘招华!也只有见到刘招华才能揭开疑问的全部底牌!

审视与被审视(1)

特审室房门朝东开,南北各开着一道门。我随主审侦查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