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頁 (第1/2页)
好在遼南已經放棄了在金州城外屯種的田地,而是集重兵於鐵工城,護衛那裡的礦場,要是建奴大軍前來,就退回城內,至於小股敵軍,卻不加理會,讓建奴無機可乘。
遼南現在有四個常備營,金州營、復州營、鐵工營,以及鋒銳營,其中鐵工營、復州營駐守鐵工城,金州營守金州,鋒銳營則駐紮在鐵工城與金州城之間的石河驛。
以四個營的兵力駐守兩城,並且隨時可以動員更多數量的守備軍,依託兩座城堡完備的防守工事,除非建奴全軍而來,並且不計代價地拼命攻擊,不然李彥敢於自誇固若金湯。
遼南的防線是依託地是堅固地城堡、特殊地形以及海上優勢,與遼南的相對平靜不同,東江戰區地形勢一直比較緊張。
雖然河面開化以後,水營的艦隊可以封鎖鴨綠江地江面,但最多也只能控制義州附近江面,而在鴨綠江的上游,朔州一帶,水營就很難控制,而且那裡江面更窄,不便船艦展開,反而容易遭到岸上地攻擊。\\\\\
東江之戰以後,建奴不但在鳳凰城駐紮了重兵,而且一直在寬甸、建州衛那邊動員兵力,隨時可能從朔州以北的地方進入朝鮮。
東江戰區對於建奴可能從北方發起的進攻並非十分在意,一則朝鮮北部群山連綿,人煙稀少,建奴攻取那個地區,並沒有任何好處,至於戰略價值當然有,但得不償失。
此外這裡畢竟是朝鮮,東江戰區對於非核心地域完全可以不顧及一城一地的得失,建奴要從北方進入義州、安州一線,東江戰區可以有充足的警戒時間與空間。
對於東江戰區來說,最值得關注的依然是義州、朔州一線,特別是朔州,防守相對薄弱,建奴很可能從寬甸越江而入。
東江戰區參謀本部計劃以一個營前出朔州,警戒寬甸方向,鎮江營營官毛文龍自請戍守,雖然駱養性更屬意劉文炳,不過滅虜營的騎兵留在義州還有更多用處,加上不能讓毛文龍覺得受到復遼系的排擠,最後就決定由毛文龍與鎮江營駐守朔州一帶,首要任務是警戒,然後擇地戍守,並儘量避免與建奴硬碰硬,而要依託河湖、山嶺,打運動戰。\\
以步兵與騎兵打運動戰,這在傳統中是不可能的事情,但在不利於騎兵行動的河湖、山地中,步兵反而更有優勢,但作戰的難度也可想而知。
東江戰區在朔州、義州,直到江口大營,一字排開五個營,主力集中在義州附近,江面上有水營的艦隊巡視,首先立足於拒敵,其次再伺機出擊,這種戰策始終是明軍的主流思維,但執行力度與軍隊素質,決定了效果的不同。
東江戰區常備兵力包括五個營,復遼軍最精銳的滅虜、破虜、選鋒三營全部部署在東江,此外還有較早組建的東江營,只有鎮江營組建最晚,但其骨幹也都是經歷過戰事的老兵,東江之戰以後,東江軍無疑已經成為復遼軍中的精銳。
遼南總兵官王國興在東江之戰後,即重新返回遼南,從朝廷授予的職官來說,王國興與駱養性一為遼南總兵、平遼前將軍,一為東江總兵、平遼右將軍,屬於平級。
朝廷此舉,等若是分了王國興的兵權,這也符合朝廷的治兵用將策略,不過在朝廷看來,東江鎮屬於新建,並沒有從遼南鎮分兵充實東江的策略,也就談不上分權。
但在復遼軍系統內部,充實東江是既定策略,又勢必造成遼南直接控制的兵力減少,特別是戰力懸殊,軍隊的統屬關係必須重新進行調整。
在整個遼南,軍政體系與明朝在地方的體系已經完全不同,這完全是因為遼南作為新開闢出來的戰區,位於敵後,情況特殊,這才給了李彥打破常規,構建一套全新體系的可能。
作為一方巡撫,不管是在朝廷的體系,還是遼南的體系中,李彥毫無疑問都是地位最高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