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部分 (第2/4页)

重迷雾,要想更完善地建立“女娲2号”的整体模型,就只能去探查“伏地树”形成的绿色草原了。毕竟从“女娲2号”星球的实际情况看来,除了海洋之外,最神秘的地方就属“伏地树”构成的绿色草原了。

只要能够探测清除遍及“女娲2号”所有稍微平坦一点地带的“伏地树”草原的真实情况,相信“女娲2号”行星模型的建立将会指日可待。到时候这颗神秘星球上的秘密也很可能会被彻底揭开。

第九章追踪

于是在赵一飞的重新分组之下,两个小组以及这段时间从宇航器加入进来的第三小组的成员重新分成了四个小队。其中一个小队由赵一飞率领,包括不肯和他分开的张元、“静静”,以及卢纲和另外五名队员,他们的任务就是进入到“伏地树”草原的下面进行进一步的考察和探测,以便更好地获得需要的数据来完善“女娲2号”模型的陆地结构模型。

而另外七名队员构成的小队则继续原来的对海洋生物的考察,还有七名队员构成的小队主要是针对风虫进行观测和考察,观察其基本的活动与地球生物之间有什么异同,并争取利用这一点来修正“女娲2号”整体模型中的环境影响。

而剩下的考察队员则组成了支援队,他们主要负责支援各小队的活动,并且负责将个小队所获得的有价值的物品、标本等等运回被命名为“紫草山脉”的一处没发现风虫活动迹象的基地进行更加全面的分析。

在赵一飞的带领下,A队就这样全副武装地穿着宇航服,赵一飞和卢纲等七个人背着一些基本的分析仪器和通讯仪器,张元和“静静”则拿着武器向草原的边缘出发了。

奇怪于风虫为什么不离开山脉地带闯入到草原之中,A队成员在草原的边缘便发现了答案,原来绿色地衣状的“伏地树”自身会产生一种毒素,这种毒素具有一定的麻醉效果。不过奇怪的是,虽然这种毒素存在,但其并不会释放出来。而是在一种较为的特殊的情况下才会得以释放,那就是在进入到风虫的体内后才会转变为麻醉剂。

本来百思不得其解的赵一飞在根据倒毙在草原边缘的一只风虫尸体的解剖报告分析之后,才恍然大悟为什么第一小队会发生全体麻醉的事件。

原来那只巨大而肥硕的风虫之所以会死在“伏地树”草原的边缘,主要原因并不在于它吞食了大量的“伏地树”的叶子和茎干等物。就这些类似于地衣状的“伏地树”来说,其本身是没有毒的。如果考察队员在异常饥饿的情况下,只要能够首先把这些叶子剁碎,然后直接烹饪的话,也是不会中毒麻醉的。

那么为什么会发生全身麻醉呢?其原因不在于别的,而是在于空气浓度的变化。简单的说,就是氧气含量的变化。其实在卢纲等人第一次在“伏地树”草原上进行探测的时候就应该注意到一个非常基本的事实——那就是越是靠近“伏地树”所在的地表附近,“女娲2号”行星的空气中氮气和氧气含量也就越高,而且呈现非常明显的比例上升。

就拿现在赵一飞率领的A队所在区域来看吧。虽然其海拔与最初风虫作居住的山腰仅仅相差了不到2000米,可氧气和氮气在空气中的百分比却提高了将近一个百分点。而更值得注意的是,在“伏地树”地衣状叶面上下的氧气和氮气比重也有着明显的区别。

在叶面上方的氧气含量要比叶面下方高将近5个百分点左右,相应地,氮气的含量却相应地降低了百分之五左右。虽然还不明白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巨大的差别,但仅有的这些数据已经能够基本上说明为什么卢纲等人会发生全身麻醉了。

那是因为“伏地树”作为一种在“女娲2号”上有着广泛分布的物种具有一种和地球物种几乎同样的生存特性。这种特性主要还是缘于“伏地树”极强的细胞分裂能力。与地球上的植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