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第2/4页)
破旧的老式写字桌(是谁扔了不要的吧)、一张单人床和那一阁楼的书,你就没有什么了。怕书受潮霉坏,你自己搭了一个阁楼,可你的床上的东西,那么潮润,为什幺不管?身体是本钱!没有了身体,看你拿什么去实现你的远大的抱负!为什么要这样过?你的聪明才智,了解你的人,谁不夸讲(奖)。现在好多出了名的人,都在想方设法的找财路。你又何苦呢?当医生好赚钱嘛!干嘛非要搞写作?还是业余的。搞了二十年,还没有搞出多少名堂来。二十年,你要是搞别的,用你那发达的“电子”脑袋办事,早发的不行了。你是不是放不开面子?面子谁都有。但赚钱是本事,不丢面子,还赚面子。谁有钱谁就有面子,谁钱多谁就面子大。现在这个社会!就是要钱才办事,有钱才办得成事。我们是老朋友,我劝你实在些。离了婚几年了,还单身过日子,不值啊!不离婚在外边一打一打的玩女人的人,哪里都是。你干嘛要为难自己。人生在世,吃喝玩乐,几十年不长,何必太认真。我不是要你学坏。我只是希望,你不要活得那么清苦、艰难、可怜。想起来,我就为你不平和心酸。
我的话来得直,是老朋友我才说。不会没有一点道理的。你是个非常聪明的人,在我们同学中间,你应当是比我们哪一个都聪明的人。响鼓不用重锤。你想想吧。我是不会成心害你的。对吧?老同学。
下次再写吧。
身体第一要紧!记住。
再见
老同学老朋友:唐初礼
一九九五年六月十日中午
“嗯——!”一个人不被理解,又不想说点什么,多少还有点无奈的时候,容易这样子出一口长气。
读完信,王玉把目光抬起,投向眼前的墙壁。
石灰盖面的壁上,似乎多了一层白色的,棉花一样的东西,象细盐,又毛绒绒的,一丛一丛,有厚有薄的生着,结成一片。颜色有的发黄,有的泛绿。中间有些点点斑斑的墨迹,凑近一看,是霉!都是霉。发黄的,泛绿的,黑色的,全是霉斑。
王玉想:“什么时候长的?坐在跟前看书,都没有发现。”
他站起来,走向门边,开亮房间的大灯。目光开始在屋里搜巡。顺着潮湿的印迹,一直寻视到,那堆了大半边阁楼的书堆上,心里一惊:“书!哎呀!书!”
王玉赶忙掀卷起一头铺盖,架上凳子,踩着,爬上小阁楼。
“还好,书没事。”
他把包棉絮的塑料布取下,保护好书,心想:“下次上街,要多买点塑料布,把棉絮和书都包好。”
下来的时候,他站在凳面上,看看阁楼上的东西是否令他彻底放心。这时,棉絮下边垫着的一只小木箱,牵住了他的视线。
“箱子里的东西,该不会霉吧?”
王玉再次上了阁楼。
小木箱子里面,一床新蚊帐,已经可见发黄的霉点,几个小包的塑料皮面子,倒是不见霉点。
“不知道包里的东西,怎么样了?”王玉暗忖着。
这些小包,有的是王玉从初中到当知识青年、当工人的时候的日记本,有的是过去的同学和朋友写给他的信件。它们分类包着。里面的每一件东西,都有各自的编号,查找起来十分方便。每个包里,都有不同的,一连串的故事。有一个包,用一个印有最高指示的黄色挎包,装着里边的东西。外边,是唯一的,用颜色不同的红色塑料布,精心包扎好的。
这个挎包,是王玉当知识青年和当工人的时候,用过的日常用品。自从它的里边,有了这份专门的收藏物件以后,就被如此包裹,封存,放置了。
“怕有二十年没有打开过这个包了吧!”王玉随意的想。
二十年来,这只小木箱伴随王玉走过好几个地方。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