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第2/5页)
的就是他爸妈的争吵。他看着这两个偶尔过来看他,每次都给他带点衣服、零食、玩具,然后让他叫爸爸、妈妈的人,他小小的脑袋一知半解。也许他姐是唯一懂的那个人。因为他姐后来花了整整一下午的时间认真告诉他,谁是他妈谁是他爸谁是他姐,以及他为什么要住在这里又住在那里。他望着他姐透亮的眼睛,觉得这个他曾经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如今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
就这样,他带着对生命的质疑步入了小学。
小学的生活是简单的,他拍人脑门的事情在厂区里只有少数几个大人知道,因此除去他们的小孩外,他还是有几个玩伴的。丢沙包、拍画片、挑木棍、下跳棋、玩魂斗罗、打坦克大战,如果童年只是这样,那还是很不错的。
但他还是打架,天知道那个年纪的男孩子不可能不打架,而他学会的解决矛盾的方法就是打架。他不明白为什么别人的父母可以宽容的对待自己小孩的打架问题,而他的父母一听到他打架,就跟听到防空警报一样紧张。
他架打多了就打出了心得,知道什么时候可以拼,什么时候应该撤,加上他个子慢慢长起来,这先后天优势加在一起,他赢多输少。但他再没拍人脑门,这应该说明他还算是个听父母话的孩子。但即使如此,他仍逃脱不了被父母“另眼相待”的厄运。
“心狠!”这是他常从他爸嘴里听到的,“暴力!”这是他常从他妈嘴里听到的。他们总是不分原因的教训他,不管对错的责骂他。他们总是从批评他开始,到彼此争吵不休,最后以共同明确“这孩子谁都不像”结束。每次他们明确表示“这孩子谁都不像”时,萧楚严脑中就又会冒起那个他幼年常常思索的问题,但每当他想认真思索透这个问题时,他姐就会适时地制止他的思考。
他姐也劝他别打架,他姐像个小大人般的告诉他:“打架不能解决问题,应该耐心地与人沟通。”他望着他姐透亮的眼睛,似懂非懂。他姐也不勉强他懂,就陪他一起看电视。
他们家经济条件好,彩色电视、电话、洗衣机、收音机、小霸王学习机一应俱全,还装了有线电视,所以什么圣斗士星矢、七龙珠、葫芦娃、舒克贝塔、邋遢大王、阿凡提等流行的动画片,他一个也没落下。他姐那时候读初中了,却陪着他边看边笑边讲解,乐此不疲。
也许在他姐的制止下,懵懵懂懂地长大也不错,可惜生活从不由自己说了算。
☆、走过九零年代
90年代中后期,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在迈向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步伐下,计划经济时代下的国营企业被迫破产,一时间成千上万的职工下岗,一两年就下岗了一千五百万。他父母也不能幸免。在他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他们双双下岗。这是国家政策,他爷爷退居二线,也没办法。
他爷爷虽然大小是个官,他爸却不是个有志气的人,文化程度一般,工作技能单一又不肯踏实学习,一来二去跟不上时代,下岗后好一段时间找不到工作,他妈每天念咒似的才出去找些简单的体力活干。但他爸独苗,人又长得好看,打小就被宠坏了,哪里愿意吃这份苦,这也是三天打渔两天晒网。慢慢一年下来,他们家的经济状况每况日下,幸好有些积蓄,日子也过得下去,对萧楚严的影响只是少了几件新衣服,少了些时兴的玩具,少了每周五块钱的零花钱。
不知道是哪天的事,他爸听说隔壁一个姓王的下岗后靠赌钱赚了大钱,就也和他一起去打麻将赌钱。刚开始手气蛮顺,一天赚百多块,赢了不少钱。那时候一个月平均工资才两百多块。他爸一赢了钱,就带着全家人去吃肯德基。那会儿肯德基刚进入中国不久,萧楚严还记得他那引领儿童时尚潮流的圣物——肯德基书包,让他在学校风光了好一阵。
他爸在赌场上得心顺手,也就再不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