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部分 (第2/4页)
了。杨总最后还给李大山示范了一次。成千上万个高约一米五的喷灌机头伸展管臂,向四周播洒着雨腾,调节器不时作用于水柱,保证远近水量均匀。
于地已经犁好,喷灌也可以投入使用,李大山准备雇人来给自己播撒紫花苜蓿种子。谁知道杨总表示这活儿,他就能接下。原来他经常帮人安装喷灌系统,那些人一般也是马上找人撒种子,杨总看这生意属于“一拖二”,就用上了心,随后让自己的员工学习撒种,那以后他就基本上包下了这活儿。李大山觉得杨总是个做生意很用头脑的人,自己应该向他学习,所以向他请教了不少生意经,让自己获益不少。
杨总手下一两百人,用了二天时间就把一万五千亩地全撒了遍。接下来杨总又浇了一次水,并告诫李大山紫花苜蓿宁可少浇水,千万不要浇多了,水多这玩意儿就要烂根,很快死亡。李大山虽然觉得自己的牧草肯定生命力顽强,但是正确的管护方式能让它们长得更好,也就用心记下了。
………【第046章 有人来参观】………
果然,第二天的报纸和电视台都报道了李大山农场开业的消息,对何书记的高度肯定讲述得很清楚。特别是电视新闻里面,李大山也有几个镜头聚焦。李大山和他的农场在草原市的知名度又上升了不少,虽然还没有上升到“八鲤现象”、“八鲤奇迹”的高度,但是普通老百姓和潜在的客户都知道了李大山的八鲤农场搞得不错。
这不,有人就要来参观。这次是罗平区的领导组织当地的种养殖大户希望来学习李大山的发展经验。李大山接到张副秘书长代为转达的电话的时候,还是一头雾水,搞不明白自己这里还基本上没有任何可以创造经济价值的产业完成建设,这些人来看什么?结果还是张副秘书长的一番透心解释,李大山才算是恍然大悟。原来,草原市四大班子的领导给李大山的农场剪彩的新闻播出以后,处于草原市政治中心的罗平区当然要第一时间响应草原市主要领导的号召,发展当地农牧业经济,而眼下最重要的就是参观学习李大山的农场,表示自己区里面认真落实贯彻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高度重视此项工作。
五月十二日,罗平区的参观考察团一行十五人带着五台车来到了八鲤农场。由于李大山的农场并不属于长风县管辖,而是由草原市直管,所以长风县并没有派人来,市里面因为张副秘书长熟悉这里的情况,把他这个其实工作很忙的人给派了过来。张副秘书长非常高兴的接受了这个十分轻松的工作,借机也可以休息休息。
罗平区的带队领导是区政府的佟区长,成员多是农业相关部门的一把手,还有三个当地比较规模大的种养殖专业户。李大山对于介绍农场的情况已经不陌生,带着这些人四处参观,顺便给他们解说自己的发展规划。由于李大山有黄教授的专业辅助在那里垫底,所以讲起来头头是道,让罗平区的领导听的津津有味。
而三个种养殖专业户本就是此中老手,更是非常清楚李大山所说的规划是真实可行的还是纸上谈兵。对于李大山这么大手笔的搞农业投资,这几人都很佩服,见缝插针的还问到了李大山的联系方式。李大山考虑到以后可能有合作的机会,给电话号码的同时,也问了这三人的电话。李大山也就记住了这三人的名字:张大恒、刘福、刘善成,三人都是罗平区的养殖大户,每家的养殖规模都在三千头以上,同时也从事一些皮毛的初加工。
听了情况介绍,又看了农场实际情况,罗平区的佟区长对李大山的介绍表示感谢,表示此次参观学习收获良多,同时希望李大山日后能到罗平区投资发展。李大山对这样的“远期规划”无可无不可,当即很爽快的答应了。
经过张副秘书长的点拨,李大山并没有留这些人吃饭。因为张副秘书长告诉他,以后可能还会有很多这样的考察团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