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部分 (第3/4页)

在辛勤的采集蜂蜜,八鲤农场上空密密麻麻的全是这些小精灵。

而冷水鱼的养殖,因为苗种难买,而且价格高昂,特别是需要较高的养殖技术和场所。李大山打算有时间到外地冷水鱼养殖搞得好的养殖场好好考察一下,顺便挖几个师傅过来。对于这种价值大、技术高的养殖品种,绝对不能贸贸然的上马。不然,到时候连一根鱼尾巴都收不回来,那就糟糕了。对此,其他场领导也都同意李大山的意见。

总的来说,八鲤农场新的一年发展异常顺利,鲜鱼、沙鸡销售情况火爆,回款积极。新员工上岗以后,李大山又邀请牧业学校的老师对他们进行了上岗培训,老员工和日新村的村民也被要求必须一同听课。连授课教师都开玩笑的说,李大山抓员工培训比世界五百强的企业还认真,他们甚至认为,目前日新村村民的养殖水平到专业养殖场应聘个普通岗位都没有问题。李大山对此不以为意,因为他觉得,知识越多,越能应付突发情况。而且万一以后自己不在这里了,这些员工和村民都能找到一个生活的依靠,也算没有白跟他干一场。作为一个“外来人”,李大山对自己在这个星球上的未来始终没有安全感。

………【第085章 疫病事件】………

就在八鲤农场跨越式发展的同时,一个本属必然但仍然惊人的消息传到了李大山这里:罗平区的阳平镇发生了大面积的疫病事件,全镇总共五万多头小尾寒羊中70%受感染!事情的起因很快查明,是一家散养户养殖的几头小尾寒羊得病死去以后,该户既没有请兽医来检查,也没有对病死羊进行深埋处理,而是草草浅埋了事。结果不知被什么动物刨了出来,加上此时气温较高,于是此种传染病很快就在该镇流行开来。因为长期忽视环境卫生保护,等到上级政府部门想控制的时候,污染源已经到处都是,根本没有办法处理了。当地政府只好对整个疫区全部实行隔离,并实行全面消毒和封锁制度。

李大山是从刘福、刘善成那里得到这个消息的,两位养殖大户都希望李大山能帮帮他们。因为他们俩以前就发现了环境污染对养殖场的潜在威胁,都花大价钱在远离人户的荒滩上建立了新的养殖场。从目前的情况看,还没有发现感染疫病的小尾寒羊。但是如果不立即转移,最终将难逃大面积暴发疫病的严重后果。就是不得病,最后也很难销售出去,他们都希望李大山能给他们找一个避难之所。

对此提议,农场的其他人都表示:太危险了,稍微一个不小心就可能会造成八鲤农场养殖的牲口集体感染的恶果。但是,李大山思考了很久以后,还是决定帮帮这两个人。当然他还不会冒险到把这些危险对象放在自己的农场里面。这次他打算暂时借用一下日新村的九千亩空地。经过和日新村干部协商,对方答应李大山在远离新村的东北方修建临时圈舍。为了让这些小尾寒羊有个栖息之所,李大山发动农场全体男性劳动力,用了整整二天时间建起了面积达一千亩的栅栏“牧场”,另外还搭建了简易的避寒圈舍,可以抵御早期的西北寒流。

刘福、刘善成听说李大山接受了他们的避难请求,并且修建了临时圈舍以后,都感动得哽咽了。实际上李大山不是他们找的第一个求援对象,两人首先找到了几家合作多年的外地养殖户,但是对方听说具体情况后,都非常坚决的拒绝了刘福、刘善成的请求,全然不顾多年的合作之情。对此,两人也表示理解。在求无可求之后,两人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联系了李大山,结果李大山却给了他们一份惊喜和感动。

由于疫情暂时还没有从阳平镇外散,李大山立即帮助调配车辆,协助他们组织小尾寒羊全体转移。为了节约时间,李大山要求他们先转移健康、食口好的成羊和小羊,老弱羊只放到最后,而其他牧草、药物、喂养工具全部都不能带。两人也是心焦火燎,对此都全部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