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当今天子很任性 (第3/5页)

好书推荐: 道道,道不明

则是担心被人暗害。

少年天子的一系列作为,导致现在大明朝危机重重。

大明朝谨遵太祖遗训,不设宰相一职,外廷的执行权在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之手。在六部与少年天子之间,隔着一个内阁。内阁的成员大多兼任着六部的尚书,是与天子见面最多的人。不过,天子常年在外,内阁的成员见不着皇上,早失去了为大明建功立业的兴趣。或清谈混个虚名,或拉帮结成立自己的团队等,但无一例外的是他们都很贪财,从外来的、属下的、国家的钱中想办法据为己有。

只有内阁中名列第二的武英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的吴安庆倒稍有作为,他还办些于国于民的好事,因此特别耀眼瞩目。

而相比外廷,在内宫设立的二十四衙门,却权力极大,与外廷形成分庭抗礼之势。这些衙门中以司礼监地位最重,其掌印、秉笔太监往往兼着东厂的厂督,有些还提督京军,有着代天子发号施令的优先权。

刘瑾死后,司礼监掌印在钱宁手中,秉笔被魏彬握着,内官监太监是关之阳、御马监太监是张永、御用监太监是马永成,高凤提督东厂,罗祥提督京师神机营,丘聚则代理着五千营。这八位太监均位高权重,其所属被派往全国各地,或监军或监税或监管政务,是正德天子分设在各地的耳目。

大明在外的王爷,依照太祖及太宗制,宽经济严政治,许多在建国初赐予的护卫大多以各种名义被明政府裁撤。他们非奉诏不能走动,不能结交当地官府,大都成了朱家繁衍后代的机器。为了加强对他们的管理,在王府内也设有内宦,掌管着他们的一举一动。但也有一人例外,这个人就是安王,天子的叔叔,他不但被天子留在京城,而且还信任有加。也许是安王孤身一人,又胸无大志,才会让侄子放心吧。

正德天子放权宦官,让有些有实力的藩王便不甘寂寞蠢蠢欲动,借机生事。先是正德五年宁夏安化王反叛,被朝臣杨一清迅速平定。加上天子军中威望,让其他王爷如洪都宁王、山西东阳王等再不敢轻举妄动,但他们觊觎大权的心却始终没有放弃。

在这样的朝局下,京城及全国各地最活跃的莫过于锦衣卫和东厂特务。

明朝军制比较简单,其基层单位是卫和所,共建立了十二个亲军卫。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锦衣卫。锦衣卫的首领称为统领,由天子亲信武将张南起担任,其职能有两个,一个是直驾侍卫,一个是巡查缉捕。

负责执掌侍卫、展列仪仗和随同皇帝出巡的锦衣卫,与先朝禁卫军没什么两样,只负责在殿中侍立,传递皇帝的命令,兼做保卫工作。

至于负责巡查缉捕的锦衣卫有别于其它,使其成为皇帝的私人部队。

负责侦缉刑事的锦衣卫机构是南北镇抚司,其中北镇抚司专理皇帝钦定的案件,拥有自己的监狱,可以自行逮捕、刑讯、处决,不必经过刑部、大理寺、都察院等司法机构。

南北镇抚司下设五个卫所,其统领官称为千户、百户、总旗、小旗等,其属下称为缇骑或校尉,多从民间选拔有武功的人担任,但现在许多朝臣内宦的亲属子弟因恩挂名其中。

大明朝对皇权的维护,使得锦衣卫的职能无限度的扩大,缇骑四出,上至藩王尚书,下至平民百姓,都处于他们的监视之下,对他们的命令只要稍有拂逆,就会家破人亡,大明上下笼罩在一片恐怖气氛中。

北镇抚司大牢中更是关满了各种各样无辜的人们,死于锦衣卫酷刑之下的正直人士更是不计其数。无节制的滥捕极大地影响了皇帝与官僚机构之间的关系,使百官、民众、军队与皇帝离心离德。

锦衣卫另一项着名的职能就是“执掌廷杖”。一旦哪位倒霉官员触怒了皇帝,被宣布加以廷杖,立刻被扒去官服,反绑双手,押至行刑地点午门。在那里,司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