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部分 (第1/4页)

品出口协会,为出口文化企业提供信息服务和咨询指导,促进出口文化企业进行行业自律。

(三)渠道

一方面内容为王,另一方面渠道为王。国内的文化产品走出去,现在主要有两种渠道。一个渠道是通过国内国外的文化产业博览会,国内的如深圳文博会,国际的如法兰克福书展;还有一个渠道是通过外国发行公司代理。这两个渠道有一定的效果,但都有其局限性:博览会在展览季之后经常性不够;依托国外的发行公司,好处是成本低、市场风险小,不足是丰厚的发行利润让人家拿走了,生产商实际上只赚了个吆喝,再有,你通过人家去发行,就总是远离市场,永远培养不起来对于市场的敏锐感觉。

所以,我们要在国外建立自己的发行渠道。可以由文化企业自己组建专业的海外发行公司,或收购外国人现有的发行公司。政府有关部门在市场调研、资金等方面予以支持。也可以依托其他行业有实力的跨国公司已经建立起来的国际销售网络,进行增值服务。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加盟海外中介协会。还可以在海外投资建设“中国文化城”。“中国文化城”可采用政府开道、企业投资运作的模式。在“中国文化城”中开设音像、图书、汉语教材等专门区域,设表演厅、展示厅,供顾客欣赏观看。如建设运作合理,“中国文化城”定能成为中国文化开拓世界市场的根据地,达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目的。

还应该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开设各种语言版的“中国文化产品网上超市”,集产品展示、销售、服务为一体。目前国内很多公司都设有自己的网站,但这些网站存在规模小、功能差等各种不足,商务部等相关部门应对之进行整合,形成规模优势。

(四)人才

文化产业的突出特点是资金密集、人才密集和智力密集。人才是文化经营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国外企业有大批这样的专门人才,对国际文化市场的研究非常深入、细致,大到一个地区的文化产品的竞争格局,小到一个具体产品应该怎样投放,都有专门的人进行具体的研究。而国内,文化经营方面的人才稀缺,既懂外语、懂影视文化产业制作、懂营销,又熟悉国际文化市场,并且与国际发行渠道有着密切联系的国际文化贸易人才更是凤毛麟角。没有专门的人才,没有翔实的数据资料,没有细致的实证研究,没有国际市场运作方面的经验,使得国内企业对国际市场的认识受到相当大的局限。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想在文化产品的出口方面有所突破,是十分困难的。

国际文化贸易格局下的中国文化出口策略(4)

文化贸易人才匮乏已经成为制约中国文化产品出口的重要瓶颈之一。要加快中国文化出口的步伐,就必须在文化贸易人才培养上多下工夫。

以前,一些部委为了开展国际文化贸易举办过一些专门的短训班。仅靠这种非学历教育的短训班远远不能满足我国扩大对外文化贸易的需要。对外文化贸易的快速增长,急需我们培养出大批国际文化贸易方面的人才。2006年,*批准中国传媒大学试办“国际文化贸易”本科专业,同时在在新闻传播、艺术等专业中增设国际文化贸易、文化市场营销等课程,培养既懂文化艺术专业知识,又懂国际文化贸易的复合型人才。

为了使国际文化贸易教育与文化贸易之间紧密结合,有关部门如商务部、文化部、广电总局等相关部委和文化企业,还应该在有条件的高校设立“国际文化贸易人才培养基地”,为本科生、研究生开设文化艺术与国际贸易的复合型课程,对有关部门人员进行培训。可首先选取一到两所高等院校作为试点单位,总结经验教训,将成功模式进行推广。在文化出口优秀企业内设立“国际文化贸易人才实习基地”,为优秀的应届高等学校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