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部分 (第3/4页)

清楚。

这时李全学老人也放下烟袋,开口说道:“还有啊,大山。你想帮助他人是好事情,我不阻止你。但是你可要注意,不要养肥了白眼狼啊!”李全学这话是指李大山帮东风村的老百姓修了鱼塘,后来李大山被逼,农场转卖,反而得不到村民的理解和支持这件事。

黄教授接着说道:“老哥这话说得对。农村人看重眼前利益,虽然这种缺陷多是因为经济困难造成的,但更多的是因为他们没有树立正确的财富观念。对于帮助他们的人,在接收物资和钱财的时候,还能心存感谢。但是这种方式没有改变他们生存的自然环境,也没有改变他们的生产、生活以及思考问题的方式,一旦没有人去送物送钱,他们还会回到原来的生活轨迹上去。古语云:救急不救贫。对那些贫困的农民,一年给他送上几百元,不能改变其贫困的处境。就是改送母鸡或母猪,好让他们靠养殖赚钱。但是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以及自身观念的影响,结果没几天,这生仔的“小银行”都被他们宰了吃了。不能不说,这是我们现在扶贫最难办的地方。”

李大山也明白,要改变牧区农村的落后面貌,帮助牧区农民脱贫致富,靠送物送钱送技术这种低级层面的东西是不可能实现的。你送的再多,也架不住大量贫困人群的日嚼夜用。难道自己真的找不到好的办法来帮助他们吗?李大山想得眉头紧锁。

黄教授见他更加困惑了,说道:“坐在家里是想不出办法来的。常言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前段时间来八鲤农场参观的种养殖大户可不少,大山你不如到他们的养殖场去看看,听听他们有没有好的办法。就是了解不到什么有用的东西。你也可以仔细打听他们起家的过程。我想,这些养殖户以前大多也是普通人,只是机缘巧合之下,顺势做大做强了而已。他们的成功经验对于你正在思考的问题应该是很有帮助的。”

李大山听了,一拍大腿,站起身说道:“对呀!我怎么这么笨呢?前前后后来了三十多个种养殖大户。他们不就是现成的考察学习对象吗?我只要好好了解他们是怎么发展起来的,把这些东西总结提炼一番,肯定这些方法对日新村的牧民同样有用。”暂时找到了应对之法,李大山也开心了不少。

说道考察,李大山又犯难了:来过的人不少,具体去哪家比较好呢?最后,李大山决定从去最先来八鲤农场参观的张大恒、刘福、刘善成三家,看看能不能找到了好办法。张大恒、刘福、刘善成都是罗平区的养殖大户,上次来参观的时候据当地领导介绍,养殖规模都在三千头以上。李大山按照以前留下的联系方式给他们三人打了电话,说明了自己的意思,结果对方非常热情的答应了李大山的参观请求。

张大恒、刘福、刘善成的养殖场,就在罗平区的阳平镇,离八鲤农场并不远。留下爷爷照看家里的孩子和各种动物,李大山带着黄教授、李贺、李春花首先来到张大恒的肉牛养殖场,这时张大恒已经在大门外等候了。

双方二度会面,都非常高兴。李大山笑着对刘大恒说道:“刘大哥,我这次来,是参观学习你的先进经验的。你可千万不要藏私哦!”

刘大恒见识过李大山的大手笔,对他办农场的本事比较服气,接着话茬答道:“大山老弟,你可别这么说。我到你的农场参观一次,可谓收获良多。现在正打算对养殖场进行改造升级呢,你可多提宝贵意见。我这里也就是小打小闹,哪有什么经验可谈。你问什么,我就答什么!”

随后,李大山等人在刘大恒的陪同下,仔细的参观了他的肉牛养殖场。刘大恒的养殖场也就是中规中矩的模式,生活区、管理区、生产区、粪尿污水处理区、病畜隔离区,分布的非常合理,请的几十个工人正在各自的岗位上忙碌着。不过这种栓系饲养是李大山所不喜的,他只是稍稍询问了一些技术上的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