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部分 (第4/4页)
,拟定了这么一个方案。”
“因为日新村严重缺水,目前草场退化严重,荒漠化日益显现,在原址搞扶贫开发肯定是不合适的。而李总的八鲤农场有一个面积超过二千亩,水深四五十米,储水量近七千万个立方的大湖泊,所以他就建议把日新村整体搬迁至靠近农场防沙林带、属于日新村的荒滩上去。新村的基础建设(包括三通一平和住房、圈舍建设)资金都由草原市政府和长风县政府负责,室内生活用品部分由政府买单,但是基本生活用具由村民自行负担。”
“李总负责将日新村的合格劳动力招为八鲤农场的员工。但是并不在农场上班,而是每个员工在家按照农场的规定和要求,负责饲养一定数量的牲口,达到基数就发给基本生活费。牧草也由农场提供。每年根据繁殖情况,缴纳一次或几次可供上市的牲口,最终按照市场价格的一定比例核发效益工资。”
听到这里,大家都议论开了。大家都很奇怪,这世界上竟然还有这样的好事?这李大山是不是办农场办傻了,怎么不想着自己发财,光想着为他人考虑呢??而日新村的唐书记却激动得有些坐不住了,站起来一个劲的鞠躬感谢。李大山是什么用意他不知道,但是从他愿意领养两个孤儿来看,至少不是坏人。而且现在村里的人日子过得实在是苦,早就想搬家了,只是一没钱,二没地,无法搬迁而已。
见大家议论纷纷,古市长咳嗽两声,大家都安静下来,继续听他讲话:“本来,李大山是没有要求什么回报的。不过何书记考虑,没有奖励,就没有动力。所以已经初步商议,如果李总把这个项目搞成了,村民实实在在脱了贫,得了实惠,市里面就将日新村的将近一万亩土地无偿划拨给他使用,期限七十年。”听到这里,大家还是不理解,那荒地荒滩的要着能有什么用?这事儿怎么算怎么不划算。
古市长说道:“接下来,我们就主要商议这个事情,一是看有没有可行性,二是如果可行,具体怎么操作。”其实这事儿没什么好议的,所谓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如果李大山和日新村的人都同意,政府就是出一笔资金搞基础建设也不是什么大事,而划拨一块荒地更不会有问题,反正它闲着也是闲着,不如给李大山,说不定他还能利用起来。
几个部门发言下来,大家都是支持。长风县和安丰镇的领导也都同意,反正市里面实施的决策,最后出钱大头肯定是市里面。搞成了自己沾光,搞不成就算了。而日新村唐书记的发言更是代表全村老百姓表示坚决同意,同时告诉了大家李大山领养日新村两个孤儿的事情,这不仅解释了李大山搞新村扶贫的起因,也说明李大山是真心帮助乡亲,唐书记对他非常放心。在座的各位领导第一次听说这件事情,都觉得这事做得地道,对李大山的印象更好了。
见与会的各级领导都同意实施,李大山也借机表态,把自己对何书记讲的违约责任说了出来,这下大家更放心了。以后就是李大山没有搞成,也不用各级政府给他擦屁股。会议开到这一步,算是取得了大方向的共识,接下来开始讨论细节问题。
基础建设这一块不需要讨论,政府出钱,按照统一的样式和标准给村民盖房子和圈舍,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市、县两级政府都有很丰富的经验。大家主要商议的是李大山以何种方式、何种标准与村民达成合作协议,以确保村民脱贫,甚至致富。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