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 (第3/4页)

确实,这个绿洲就是定远山的积雪流下山后因地势较低积水充分形成的。但是现在山脚下展现给李大山的却是满目疮痍。山脚下到处堆积着碎石和沙土,大风一起,尘土飞扬。地下全是一个个深不见底的黑洞,每个大约直径四米左右。李大山初略的数了一下,竟然有三百多个大洞。这些洞子一看就是采矿遗留下来的。尽管国家规定采矿一定要回填,但是很少有人这么做,尤其是在天高皇帝远的西北山区,只有傻子才会花大本钱回填。

但是这些洞子正好处在山水流往绿洲的路线上,由于它们截留了大部分的山水,只有水量特别大的时候才会有部分山水流到绿洲哪里。李大山随意找了个洞子下去查看了一下,只是走了几十米,他就忍受不住下面的恶臭,走出了洞子。原来,这些洞子都是采集金子所用的,深达几百米,有些甚至通到了地下水层。但是由于采金需要使用汞等物质置换金子这样的重金属,而矿主为了节约成本,竟然直接将含汞的有毒废水、有毒废渣倒入废弃的矿洞中,给周围的生态环境和地下水造成严重污染。一些不知情的小动物喝了这样的毒水,很快死亡,尸体也留在了洞底,造成洞里面恶臭难闻。

李大山这下也就知道了为什么那个村子的人都要搬走,想必一定是这里的废水、毒水部分流到了下面,绿洲上的人们因此而生病,最后不得不搬走。李大山对这样影响恶劣、后果严重的开发行为感到非常愤慨,一两个私人老板挣了大钱,但是却害得几百上千人搬家,附近的鸟兽惨遭毒害,甚至可能有人因饮用毒水致病死亡。李大山心里就想,这样的开发真的是对老百姓有利,对当地长远发展有利吗?反正他的答案就是绝对有害,完全无利。

西北地区自然条件恶劣,生态基础非常薄弱。任何开发只要稍不注意,就会引发大面积、长时间的生态破坏,对当地人类和动植物生存造成毁灭性打击。想到这里,李大山心中有了一种朦朦胧胧的意识,那就是自己治理开发戈壁滩是一个很好的模式,虽然不可能把西北广袤的不毛之地变成绿洲,但是在条件相对适合、较易积聚水汽的地方搞戈壁滩治理工程,确实是一个保护当地生态、引领农民增收致富的好办法。

李大山又到附近的山下看了看,其他地方只是星星点点的挖了几个洞,而且都没有多深,看来只有那个山脚下找到了金矿,破坏得最厉害。既然绿洲上的人都已经搬走,李大山也没有那个财力来填补这些大窟窿,而给上级部门报告李大山就更不会了。这么大的开采量,当地政府肯定是知情的,而且李大山对望水镇、永兴县一些领导的做法已经失望透顶了。

回到绿洲,李大山看着这片逐渐走向死亡的生命区域,心里非常难过。大自然的规律人类或许没有办法抵抗,但是因为人类自身的恶意破坏造成这么多生灵灭亡,这无论如何都是一场莫大的罪孽。

不知不觉到了下午,李大山就这么安静的坐在荒弃的村庄遗留下来的石碾子上,看着红日当空,在落寞的绿意和焦黄之中体会生命与死亡的交锋。他的心这一刻安静极了。

也不知过了多久,或许只是一会儿,突然,李大山的眼前出现了一大片建筑物以及荒芜人烟的沙地。李大山不敢相信的揉了揉自己的眼睛,再次看了看,确信自己没有看错。这下,李大山明白了,自己看到了海市蜃楼!

眼前规划整齐的建筑物从风格来看,应该在中国,甚至就在西北,其中有住房、大楼、牲口圈子、大铁门,给人的感觉像是个农场,但是又不像,因为建筑物附近的土地上都是焦黄一片,没有什么绿色,中间还有一座圆形的小山包。

李大山目不转睛的看着海市蜃楼,觉得如梦似幻。可能只是过了几十秒钟,海市蜃楼就彻底消失不见了,但是李大山却把其中的景象牢牢的记在了心里。因为海市蜃楼并不常见,而且出现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